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小学升初中是根据户口所在地还是实际居住地来分配

王芳 发布于:2024-08-13 编辑于:2025-05-03 02:27:06 31541

小学升初中是根据户口所在地还是实际居住地来分配

是看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决定的,这个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所有地区都必须这样。 不少好的学校规定,只有在学区范围内户口满2-3年以上,才可以就读。部分城市还需,户口和居住地吻合,才能算地段生。这个主要是为了保证能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如果相关学校没发通知书,可直接找该学校教务处询问,可能是学校漏掉了。如果学校不按政策办事,态度不好,不愿接纳,你就找教育局去咨询,回头再找学校。如果学校仍不接纳,你可将学校告到教育局。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

扩展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小孩要上小学了,放在农村上小学和县城上小学对他的影响大吗

小孩子上小学在农村和城市肯定是有区别的。

首先城市和农村的环境不一样。城市中的孩子比较多,学校环境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孩子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所见识到的人和事自然也就与农村不同。比如,城市的孩子每天都能见到大量的人流车流,这样子时间长了自己的胆量也就大了,但是在农村这些都是很少见到的,所以相对来说肯定不如城市的孩子。

城市孩子的大环境比较靠前,比如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课外辅导资料,也都会上课外兴趣班,自然大家交流的东西和农村的不一样。再加上城市的学校设施等等都是优于农村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自然是在城市比较好。

第二,市里呢师资力量肯定要比农村好。现在的农村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大的老老师,学校没什么活力,教学方法自然也是不如县城的好。这就好比父母带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不同一样。

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建议有条件的话让孩子去县城上学。

小学升初中是根据户口所在地还是实际居住地来分配

小学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是不是进了初中就落后了

现在我孩子初二。我以对他们班同学的观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进入初中的确会发生学习成绩的重新洗牌现象,但这个洗牌的幅度不大。初一阶段,好学生基本100%还能停留在好学生的阵营,偶有个别学生会掉队,但至多是从第一阵营学生(1/3的好学生)掉到第二阵营的头部(1/3的中等学生)而已。

初二我孩子刚经历了第一次月考,就第一次月考成绩而言,因为增加了物理,导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个别好学生从第一阵营掉到了第二阵营,也有个别学生从第二阵营到了第一阵营,但总体而言变化格局依旧不大。孩子学校根据第一次月考划分了A1-C2的拓展班,处在A1、A2尖子班的大体还是那些孩子,只有2-3个孩子出现升班和降班现象。

其次谈一下,什么样的孩子到了初中会掉队?我总结了以下几种。

第一,严重偏科的孩子会掉队。比如我孩子小学班上,分别有一个语文学霸和数学学霸,小学阶段,由于语数外三门课主要重在基础知识考核,所以,这俩孩子其他学科的劣势也没怎么表现出来。但到了初中后,基础知识考核之外,能力考核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有些孩子的学科劣势就充分显露了出来。有些孩子只能有一门学科占优势,其他学科都处于班级中等偏下,这样,成绩排名就会被严重拖累。根据我的观察,到了初中,要想让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必须要有2-3门核心优势课,即成绩能居于班级顶端的科目;2门左右成绩能位居班级中上的科目,这样孩子才能名列前茅。严重偏科的孩子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

第二,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会掉队。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小学欠下的债,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升入初一就带着很多坏的学习习惯:缺乏很主动的求知欲,缺乏钻研精神,学习上流于浅尝辄止,不愿深入;学习进取心缺乏;学习上偷工减料,偷奸耍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段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容易满足,喜欢向不如他的同学看齐等等。所以,升入初一伊始,我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掉他的这些学习习惯毛病。学习习惯的毛病改掉一大半,孩子的成绩一般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一些孩子学习上掉队很大程度上也是带着学习习惯的“病因”。

第三,就是学习方法不好的孩子会掉队。如果小学阶段主要靠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或者拼时间成本拿下的高分,那么初中阶段这样“死学”的孩子很大可能会掉队。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异常刻苦,头悬梁锥刺股似的刻苦。小学升初中,进入了一所学校的实验班。初一学习成绩尚能排到中游,到了初二初三,就是直线坠落。前一段时间碰上她,成绩不仅在实验班垫底,在年级排名也掉到了中下游。

以上是我根据观察初步总结的一些规律,要避免初中掉队现象,建议家长可以从上述环节即全科发展、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摸索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环节着力。如此,孩子的优秀就可以期待。

以上,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本都有什么版本

有四个版本:人教版的新版pep版本、外研教科版、苏教版、牛津大学版。

简介:《牛津英语课本:高2年级(第1学期)(S2A)(上海版)》是根据牛津英语教材编写的,涵盖了各地区实际使用的教材内容牛津英语教材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用书之一,被全国多个省市的中小学选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

拓展资料:

义务教育中常用课本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常用版本有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鲁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鲁科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北师大版、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苏教版)、浙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外研版等。

新标准英语(学生用书·第1册)(供1年级起始用)(彩色版)》是外研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充分调研和科研论证的基础上,与英国著名教育出版机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推出的我国第一套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材。

PEP小学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人上下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小学英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全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帮忙推荐一部适合小学3年级看的英文电影

推荐《飞屋环游记》

Up(2009)

美国 / 剧情 / 喜剧 / 动画 / 2009-08-04(中国大陆)上映 / 片长96分钟

剧情简介

小男孩卡尔(Carl Fredricksen)怀揣着对于冒险的热爱偶遇假小子艾丽(Ellie),而艾丽把整个屋子当成一艘大飞船游戏居然使他对这个女孩子有些着迷,相同的爱好最终使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爱侣。

他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要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探险,但直到艾丽去世,这个梦想也未能实现。

终于有一天,曾经专卖气球的老人卡尔居然用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他的房子飞上了天空,他决定要去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

令卡尔始料不及的是,门廊居然搭上了一个自称是“荒野开拓者”的小男孩小罗(Russell),小罗的喋喋不休让卡尔对这个小胖墩格外讨厌。

一老一少在飞行中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瀑布”,在相处过程中卡尔发现小罗其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孩子。

在步行穿越一座森林时,他们遇到了不会飞的大鸟凯文(Kevin)和一只会说话的狗狗逗逗(Dug),让老人惊讶的是他们还遇到了他少年的崇拜偶像——探险家查尔斯·蒙兹(Charles Muntz)。

而且他发现蒙兹居然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这时,老人离自己的梦想之地只有一步之遥……

本片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配乐2项大奖。

大家说说上小学有必要择校吗

小学没必要择校,在小学阶段,离家近最重要。因为小学课本浅,腾出时间,她可以做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

我女儿小学上的是北京大兴五小,但她觉得课本太浅,吃不饱,我就帮她强化速算,她5分钟速算题,基本上能做到130道题,在全年级遥遥领先,第二名基本和她差十道左右,她一年级时,我陪她自修乘法,学了两个月后,就可以和四五年级的孩子一起玩24点,她赢的概率基本在80%以上。

同时,她在一年级时,自已看原版电影《音乐之声》,一年多的时间,至少看了100多遍,基本上把台词背下来了,她的单词大约能到4000个左右,基本上可以看懂《新概念英语》的第三册,

语文主要看《三国演义》60本的连环画,到7岁半,可以看小说版的《四大名著》。

从四年级起,开始报海淀区的十一学校的站坑班,五年级末,在十一学校的考试中,成功过线,提前一年,被十一学校的“2+4试验班”点招。在她们小学,几年才有这样一个优秀生,能从郊区,被北京城里的名校,提前一年点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