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的一孔之见,所以统览全篇和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些问题会给你提供信息或暗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在统览全篇的同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捕捉主题句,因为一些显性的答案是可以从主题句中直接回答,而隐性的答案则是要通过对全篇的理解才能得出。
推断题
这种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必须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
有时甚至还得联系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语气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这些题目一般都是深层意义的题目,他们没有明示,大多数属于模糊性的,甚至是模棱两可。
解答这类题时,要求同学予以高度重视注意从话题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文章的内在含义和字里行间中,从作者的态度和取向中获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事实细节题
首先是直接理解性题目,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另外还有一些题目要求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作出解释或需要对有关的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和信息、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和判断。
扩展资源
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U.S.A. English,或AmE,又称美式英语)是在美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
过去的四百年间,美国、英联邦以及不列颠群岛使用的语言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终演变成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英语在音标、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谚语、日期和数字的形式等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有一小部分词在两种英语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有些甚至在另外一种英文中不会使用。美式英语较英式英语来说更为口语化,读音开放,有特性。

初中英语辅导书哪个好
你好,我个人比较推荐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新概念一共有4册,整个系列已经被两代人使用多年,包括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也是在学这个。学习方法介绍:
1,听录音,多听几篇,一边听,一边看着课文,对照起来读
2,听了几次录音后,文章大概能读下来了,这时候开始熟读课文
3,不懂得单词不要急着查字典,对照上下文,猜一猜看看单词什么意思
4,查字典,确认单词的意思
5,将单词抄在一个小本本上,写好翻译,再用这个单词造几个句子
6,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复习的时候,去看你造的句子,而不是单纯的背中文意思
7,完成课后习题
这个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到你。这个背单词的方法也是我总结出来的,我管它叫极简单词法。
初中学生英语考80分如何提分
如果你英语能考到80分,说明你基础还不错。但要分析丢分的原因。初中、高中学习的都是基础,也就是词、句子、作文,这些东西琐碎,涉及面广。因此,你需要全面学习。
1、词语,跟着固定搭配一起学,没有必要所有意思都知道,教材中涉及的和老师讲到的,记笔记,学会就可以。
2、句子,语言的学习,从词到句子是一个质的升华。也就是说,只知道单词不会造句或看不懂句子,相当于没学。句子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一般时态很简单,你需要注意完成时态,以及跟完成时态搭配的时间短语;另,虚拟语气很重要,是考试重点,因为他难,也要系统学完。
3、作文,如果能够简单的串句成文,就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成立啦。写作文要多读别人的文章,培养语感。切忌机械朗诵,要看看别人的句法,语态,固定词语搭配等市怎么用的。最好熟读成诵,变为自己的东东。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高中英语老师说的,英语学不好的,都是因为懒。他不是数学要逻辑推理,不是语文要使劲绕你。他就是那个样子,了解了,记住了,一直都不会变。
初中英语形容雨大雨小
在英语中,形容雨的大小常用以下词汇:
小雨:用“light rain”来形容,表示雨量较小,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
中雨:用“moderate rain”来形容,表示雨量适中,可能需要雨具。
大雨:用“heavy rain”来形容,表示雨量较大,需要雨具和注意出行安全。
暴雨:用“torrential rain”来形容,表示雨势猛烈,可能造成洪水或交通不便。
此外,还可以使用形容词如“drizzle毛毛雨”、“shower阵雨”等来形容不同种类的雨。同时,结合天气情况和个人感受,可以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来表示雨的大小程度。
英语基础很差,一天10小时学英语,坚持多久能达到能用英文交流
看大门的每天看10小时大门,看10年也不会成保安方面的专家。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学习不是堆砌时间,而在你怎么学。
多久能达到较低层次的交流?
需要的时间短的超乎你的想象,对于一般人来说,一星期差不多。
为什么这么短?
因为频率。
在语言的运用中,有些单词使用频率特别高。
根据牛津英语语料库的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25个单词,占到了一本普通出版物字数的三分之一;最常用的100个单词,占一本普通出版物字数的一半。
也就是说,掌握最常用的那部分单词的用法, 会让你很快进入交流状态。
掌握500个单词,翻开一本书,大部分单词就是认识的了。
再就是根据应用场景学句子。把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比如打招呼,点菜,买票,订房间等涉及的句子都掌握。
掌握几十个常用场景涉及到的句子,就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就是这么简单。
而且这个法则不仅适用于英语,而且适用于任何语言。
怎么学效率最高?
但是如果想达到较复杂,较深层次的交流,就不能满足于五百单词几十个场景了,需要扎扎实实的学。
每天十小时,让我想起了10万小时定律。美国学者和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说,世间没有天才,任何人在一个领域浸淫十万小时,都能在这个领域成为别人眼里的天才。
这个定律,给人一种假象,就是只要攒够了时间,自然就能成专家。
事实不是这样。看大门的看十年,成不了看大门的专家,而我们学英语,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也该有1万小时了,绝大部分人不是专家级。
可见要成为专家,除了花时间,还有别的要求。
那个要求就是,走出舒适区。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舒适区三圈理论。
舒适区:没有难度的,习以为常的知识,
学习区:有点难度,但不至于引用不适的知识,
恐慌区:难度太大,超出能力范围的知识,强行学习会引起强烈不适,以至于放弃学习。
对于初级的英语学习者,简单句就在学习区,而各种从句就在恐慌区。简单句没掌握好,勉强学从句的话,就会引起极度不适。
现今大多数恐惧英语学习的人,都是在以舒适区的水平,学着恐慌区的东西。也就是说,基础不好,和现在学的东西差距太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喜欢呆在舒适区是人的天性。不要以为这句话危言耸听,想想自己,看看身边人,多少人在毕业后没有学会一样像样的技能?多少人在技能方面一直吃老本儿?
呆在舒适区里安逸,舒服,但是人不会成长。
正常的学习顺序是,致力于学习区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所以,真正的学习,不是原地踏步走,而是一直在学习区中学习,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你不要要付出时间,还要让时间付出的有意义。
相关推荐
- 03-05 快手看别人动态会被知道吗
- 03-05 重装系统时出现蓝屏0X0000007B,帮忙解决
- 03-05 电脑读取速度慢是什么原因
- 03-05 驾照没考完可以重新报别的驾校吗
- 03-05 373分能考上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吗
- 03-05 病猫放宠物医院不要了会怎样处理
- 03-05 高德ar导航为什么不显示指示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