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高铁计次票和定期票区别

张伟 发布于:2024-12-22 编辑于:2025-05-03 22:20:03 34117

高铁计次票和定期票区别

计次票、定期票是铁路部门推出的新型票制产品,持有者可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乘坐规定次数的、购买产品时指定发到站及席别的列车。

用户可通过 12306 网站和 “铁路 12306”手机 App 实名购买。仅向已通过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核验的 12306 注册用户开放。注册用户可为本人和本人账户下已通过身份信息及手机号码核验的乘车人购买。

注意:同一乘车人最多只能同时购买两个相同发到站的计次票或定期票,但可以同时购买多个不同发到站的计次票或定期票。

以京沪高铁为例,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全程二等座计次票 20 次 / 90 天售价 11240 元,平均每次票价为 562 元。目前京沪高铁执行浮动票价

日常列车的二等座票价为 498-604 元,计次票的票价处于日常票价的中间水平。

京沪高铁全程一等座计次票 20 次/90 天售价 18880 元,平均每次票价为 944 元,处于日常票价 884-1006 元之间。

另外京沪高铁沿线的一些区间站也可以购买,比如北京南站到济南站,二等座计次票 20 次 / 90 天售价 3780 元,平均每次票价为 189 元;一等座计次票 20 次 / 90 天售价 6340 元,平均每次票价为 317 元。

浮动票价主要和列车行驶时间有关,耗时越短的车次,票价越贵。购买计次票的乘客,如果每次都选择最快的高铁,总价合计更便宜。

不能转让或共用,仅限乘车人本人使用。

乘车人仅限在购买时指定的发到站使用,预约或乘坐购买时指定的席别,并且不得在中途站上下车或越站使用,不得跨席别使用。

同一乘车人仅限启用一个相同发到站的产品,但可启用多个不同发到站的产品。

高铁计次票和定期票区别

请问英语的atthebackof与behind有什么区别

1 两者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2 at the back of指的是在某物的后部、后面,比如说在一本书的末尾有一些附录,在英文里就可以说at the back of the book;而behind则是指在某物的后面或背后,比如说我站在树后面,就可以说I am behind the tree。

3 虽然两个词的意思不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通用,比如说at the back of a car和behind a car都是指汽车的后面。

含up的英语短语区别

up 本义:adv. 向上 (upper: adj. 上面的)

stand up: 站起来

get up: 起来,起床

go up: 上涨、上升

catch up: 赶上来(catch: 抓住 + up: 上升 = 追上来抓住,追赶上)

catch up with...: 追赶上某人

keep up: 保持跟上、保持高涨

keep up with...: 保持跟上某人

stay up: 挺立、耸立、熬夜 (stay: 保持 + up: 竖直向上 = 保持竖直 = 挺立、不躺下睡觉)

look up: 向上看;崇拜;查阅

look down: 向下看;鄙视

pick up: 捡起,拾起

bring up: 养大,提拔(bring: 带来、携带 + up: 上升 = 使...个子长高/使...地位提升)

grow up: 长高,长大(grow: 种植、生长 + up: 上升 = 长高、长大)

fill up: 填满、装满(fill: 填充 + up: 上升 = 填满)

make up: 弥补(make: 制作 + up: 上升 = 填满,弥补)

turn up: 出现,开大点。 (turn: 旋转 + up: 上升 = 扭动收音机上旋钮,声音就越来越大)

set up: 短语中set是“设立、创建”之意,set up意思有很多,其根本意思就是:“使得...树立/ 上升/ 出现”根据不同的情景可以翻译为:“搭建、设立、培植、栽赃”等。

put up: 放高高(put: 放置 + up: 上升;高处 = 放高高)

up 引申义1:出现(有“水落石出,凭空出现”之义)

come up: 出现(come: 过来 + up: 上升 = 走上前来= 出现)

Eg: A man with lang beard came up from the fog.

come up with: 提出(come up: 出现 + with: 带着 = 带着...出现 = 提出...)

Eg: At the meeting, Linda came up with a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bring up: 提出,提上来。(bring: 带来 + up: 出现 = 提交、提出)

turn up: 开大点;出现。 Eg: At last, you turn up!

show up: 出现

make up: 编造;捏造;化妆(make: 制作 + up: 出现 = 凭空做出)

write up: 写出很多(write: 书写 + up: 上升= 写的纸张堆叠起来,越来越高)

read up: 大量阅读(read: 阅读 + up: 上升 = 读的书堆叠起来,越来越高)

think up: 想出(凭空出现的)

call up: 召唤出(call: 呼唤、呼叫 + up: 出现 = 呼唤出、召唤出)

up 引申义2:见底(想象一下:水落石出,底部出现)

drink up: 喝光(喝着喝着,杯底就出现了)

eat up: 吃完(吃着吃着,碗底就出现了)

use up: 用光

up 引申义3:彻底(和“见底”意义很接近)

cut: 切、砍 vs. cut up: 切碎、剁碎

tear: 撕、扯 vs. tear up: 撕碎

end: 结束 vs. end up: 彻底结束

close: 关闭 vs. close up: 完全关闭

open: 打开 vs. open up: 完全打开,敞开心扉

blow up: 炸毁

cover: 遮盖,盖住 vs. cover up: 掩盖,掩护

pay: 支付 vs. pay up: 还清、付清 = pay off

clean: 清洗 vs. clean up: 洗干净

take up: 占领、占据、接管(take:拿走,带走 + up:彻底)

give up: 放弃、投降、认输(give:给 + up:彻底、全部)

up 引申义4:表强调,无意义

listen:听 vs. listen up:都听好了

hurry:快点 vs. hurry up:快点(语气更强烈)

wake:醒来 vs. wake up:快醒醒(语气更强烈)

call sb.: 给某人打电话; call sb. up: 给某人打电话

mess: 弄乱 vs. mess up: 弄砸、搞坏

check: 查看 vs. check up: 查看、确认

meet: 会面、见面 vs. meet up: 碰头、见面

wait: 等待 vs. wait up: 等待

抖音和快手的区别是什么

1、核心用户群体不一样

抖音主要以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为主

快手则是以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为主

2、产品观不一样

抖音,是一款关乎美好感的产品,从内容消费者角度思考,把消费体验做到极致,满足看到美好事物的需求。

快手,快手是社区,从内容生产者角度思考,强调多元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克制不打扰用户,满足用户“记录和分享”需求。

3、内容分发不一样

抖音的分发以算法推荐为主,热搜为辅。

快手则是算法+社交关系推荐为主。

抖音和快手有什么区别

1 抖音和快手是两个不同的短视频平台,目标用户群体不同,内容呈现方式也有所区别。

2 抖音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注重时尚潮流,内容以音乐为主,注重个性化的短视频创作。

而快手的用户则更加广泛,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和兴趣领域,内容以生活、美食、旅游等为主。

3 从功能上来说,抖音的视频时长较短,可以快速浏览,而快手的视频时长较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容。

此外,抖音更加注重用户的互动和社交,而快手则更注重用户的分享和传播。

综上所述,抖音和快手在用户群体、内容呈现方式和功能上都有所区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