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兴业路地铁站到汉街

杨广涛 发布于:2024-08-17 编辑于:2025-05-03 08:26:08 37680

兴业路地铁站到汉街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3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轨道交通4号线,全程约22.7公里1、从兴业路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经过7站,到达范湖站2、步行约280米,换乘轨道交通2号线3、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经过9站,到达洪山广场站4、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经过1站,到达楚河汉街站5、步行约890米,到达汉街

兴业路地铁站到汉街

西安地铁图标的含义是什么

西安地铁标志被称作“城墙章”,外方内圆的设计,采用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城墙的造型,充分的代表了西安的古文化,而方形的地铁标识在中国还是第一例,我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多是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同时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标识也采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红,在交通设施中也是引人注目的警示色,能够起到突出的作用;其次,它采用城墙作为基本形状,白色和红色也是色彩上反差对比突出的搭配,同时也象征着地铁是一种公共设施,是纯洁的,没有杂质的。

外面采用了城墙垛口的形状,内侧的椭圆既代表城墙的城门,也是地铁隧道的造型,二者公共构成了一个M型,也是地铁metro在国际上的公认的标识,线条流畅,也象征着地铁运行的通畅。

此外,这个作品也和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中国印”在某种程度上异曲同工,体现了历史的记忆。 西安地铁标识又被民间亲切地称作“毛毛虫”,就好像一只卡通的毛虫穿行在城市的地底,等待着羽化成蝶的时刻。扩展资料:地铁交通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在缓解交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更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和象征。西安地铁“一站一logo”是西安地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每个车站的独立LOGO结合各车站特色采用“城墙章”式的矩形图案设计。

在车站立柱、屏蔽门盖板、导向牌等,车站显著的位置,配合颜楷字体的站名出现。方便乘客识别具体车站。

地铁的铁轨上有高压电吗

有高压电。轨道供电就是在列车行走的两条路轨以外,再加上带电的铁轨。这条带电铁轨通常设于两轨之间或其中一轨的外侧。电动列车的集电装置在带电路轨上接触并滑行,把电力传到列车上。这种集电装置在英语称为“shoe”,中译为“集电靴”。轨道供电系统的电压较接触网系统为小。接触网一般能提供25000伏特或以上的交流电,但第三轨系统最多只能提供约1500伏特的直流电。

第三轨在原有两轨路线侧边新增轨道带电,车辆则利用集电靴获得电力;电流经车轮和运行轨道回到发电厂。

第四轨供电除了原有车轮支撑导引用轨道外,另外增设两条轨道各供应直流电正负两极,或者供应三相交流电,但不如第三轨式经济,故不常见。

坐地铁是intheSubway还是ontheSubway

坐地铁是on the subway,因为坐车坐船,都用介词on。例句:

1、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被写在了地铁和房屋大厅的墙上。

2、I left his relativity paper on the subway. 我把他的相对论论文忘在地铁上了。

3、I think one day I saw this suspect on the subway. 我想有一天我在地铁上见过这个嫌疑犯。

4、I happened to meet an old friend on the subway. 我在地铁里碰巧遇见了一位老朋友。

5、A girl was in trouble on the subway. 一个女孩在地铁碰到了麻烦。

6、In addition, using smart phones on shaking buses or on the subway will cause eyes train. 此外,在晃动的公车和地铁中使用智慧型手机也会让眼睛疲劳。

地铁与高铁区别是什么

区别:

1、运行速度不同。

高铁是指运营速度达200km/h以上的快速铁路,地铁通常在60-160km/h左右。高铁一般不高于350km/h, 地铁不高于80km/h。地铁运行速度还取决于线路的设计,普通线路和快速线路会有不同,国内而言,80是普速,100/120则是快速。

2、车型不同。

高铁通常有8节车厢或者16节的重联车体,车次以G开头,在高速铁路上运行,速度最快,票价最高。地铁有4A/B,6A/B,8A/B之分。数字代表车厢节数,字母代表车厢规格。

4、运行轨道不同。

高铁是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只要是正常能通行的火车轨道,高铁都能运行。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定位不同。

高铁通常是链接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城市的交通工具。地铁通常是单座城市内部交通需求,以缓解地上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