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咋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李娜 发布于:2024-08-16 编辑于:2025-05-02 22:48:50 46816

咋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1)学会尊重,讲究沟通艺术

好的教育应当从尊重开始,也是正确爱孩子的开始。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尤为喜欢反抗自己的父母,就在于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应有的尊重,因此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能单向输出,孩子对于父母也同样需要有表达的权利。只有彼此之间有沟通回馈,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具体的情况。

如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不以自身为主体,怒气冲冲地质问为什么,以孩子为主体,给出留白的时间,引导性提问:“你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如何解决?”“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等等。

(2)关爱是基础,悦纳是关键

家庭的温暖,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没有讨厌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更是对孩子情感上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迷茫彷徨时有个精神支柱,在无助时有个依靠,在失败时有句激励的话语……

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不能事事要求完美,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是一次成长的节点,教育的契机。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评判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当你对孩子采取悦纳的态度时,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再逆反

(3)榜样引领,做良师益友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需要起到榜样作用,只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孩子才能汲取更多正能量。与孩子交朋友,特别是与叛逆的孩子交朋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得经常换位思考,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时常拥有一颗童心,经常和孩子分享交流

怎么样教育叛逆孩子

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01

从叛逆到理解,才是真正的长大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当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摆过小摊……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爱。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最为关键。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02

为什么要叛逆?

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

家长们反而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在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缚与限制,就算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03

把孩子当成成人来对待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

“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大人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愿充当小孩。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04

有时候“关心”可能让孩子更受约束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没有意思,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象: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

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咋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五年级下册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unitonemyday课文怎么读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

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人物

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情节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

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

【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给你们慢慢解释。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着: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妈妈。

杰奎琳 :(点点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伯诺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

很奇怪,检查完了,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外面风太大了。

中尉甲 :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中尉甲 :( 不耐烦地)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吗?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乙 :(厉声 严肃)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乙 :(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

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 :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 :晚安,各位先生。

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一个成语或一个词语形容自己有某种错误还在教育别人犯了这种错误

答题:

这个成语可以是误人子弟。

误人子弟,汉语成语,拼音是wù rén zǐ dì,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成语解释

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负责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急需

一.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

钢笔pen铅笔pencil铅笔盒pencil-case尺子ruler书book书schoolbag漫画书comicbook 明信片post card 报纸newspaper 包bag 橡皮eraser 蜡笔crayon 卷笔刀sharpener 故事书story-book 笔记本notebook

语文书Chinesebook 英语书English book 数学书math book 杂志magazine

词典dictionary

二.人体(body)

脚foot头head脸face头发hair鼻子nose嘴mouth眼睛eye耳朵ear手臂arm手hand手指hand腿leg尾巴tail身体body

三.颜色(colours)

红red蓝blue黄yellow绿green白white黑black粉红pink紫purple橙orange棕brown灰grey

各位给我推荐几部关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电影,谢谢

第一部是《忠犬八公的故事》。你可能没办法去想象,一个狗竟然也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感情,他们并不仅仅是主人和狗的关系,更是朋友的关系。它陪着主人一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健康到逝去。在主人离世后,它依然在他以前常出现的地方,一直在等着他的出现。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也没有其他暴力或者什么的场面,非常适合小学生看。

第二部是《当幸福来敲门》。小学生正处于求知若渴的时候,让他们看这部电影,他们或许能了解到一点点父母的艰辛。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如此的幸福,少不了父母的拼搏。而父母的拼搏之路是非常艰辛的,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磨难。我们不要把一切都看得理所当然,而应该学着去理解父母。

第三部是《城南旧事》。故事中会出现很多的人物,他们都曾给与英子带来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关爱,但是他们又渐渐的消失不见了,英子也慢慢的长大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人会教会我们成长,我们要感恩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