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什么怎么分等级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什么怎么分等级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的是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分为ABC三种证书。
A类——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成绩在当年公布的标准合格线以上的考试人员。取得A类证书的可在全国范围内申请法律执业。
B类——为放宽学历条件地区,报名学历为法律专科学历,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公布的标准合格线的人员。持B类证书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律师职业;持B类证书后又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可享受与A类证书同等的任职或执业范围,无须将B类证书换为A类证书;持B类证书后又取得了本科学历的,且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的其他条件,根据工作需要,可依法按照程序任命法官、检察官。
C类——为放宽学历条件地区,报名学历为法律专科学历,考试成绩达到放宽地区成绩合格分数线的人员。持C类证书的人员,只能在放宽学历条件地区任职或执业。

有法律英语专业有哪些学校
好的法学类学校在中国是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法学界的泰斗啊。然后就是中国政法大学和北大了。 法学是一级学科,是非常大的一个学科门类,它和我们常说的 理、工、文 等等学科是并列的,下面有许多的学科专业,例如:刑事侦察、马克思主义 等等许多社会工作性质的都属于法学范畴。“选这个学科”太笼统,不好说有没有什么生理限制。法学是指通常所说的像刑法学、宪法学等这样的部门法学吧,这些没有任何生理要求,尤其是不会在视力和身高上有要求;像刑侦类的会要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附:2009年全国法学专业排名(前20)1.中国人民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政法大学4.武汉大学5.清华大学6.吉林大学7.复旦大学8.中山大学9.厦门大学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西南政法大学12.南京大学13.南开大学14.浙江大学15.华中师范大学16.华东政法大学17.山东大学18.北京师范大学19.南京师范大学20.华东师范大学。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有所帮助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
《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 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
《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2011年1月15日再度命中作文题,即连续六年命中作文题。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 张磊 专为英语水平低于49分考生编著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启航20天20题》,这是在考前20天要做的。
《数学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知识点很全,作为指导书
《陈文登数学习题精粹》 试题很精练,很灵活,有些难度,题型全。
法律制裁的种类包括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违法者或应该承担责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给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 刑事制裁或称刑罚,它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行为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措施。
3.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4. 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
如何区分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法律事实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客观事实会通过当事人、证据材料等了解到案件事实,在确定案件事实之后去掉和法律无关的事实,如在劳动案件受伤那当天下雨的事实,该事实就该去掉,最后留下来的是和法律有关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如某单位曾今在两年前签订劳动合同聘请了张三(成年)到某单位从事钢板加工活动,在某一天上班的过程中受了伤这些就是法律事实,之前了解的其他事实都不是法律事实,简而言之,法律事实就是会发生法律效力或关系的事实。
法律关系,是基于法律事实的基础才会分析出法律关系,简单的说它是权利义务的总称。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权利义务三个要素构成,如上述法律事实中单位与张三是劳动合同关系就是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主要区别在于:
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优浩律师事务所提示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这里主要涉及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问题。那么对于第5项规定应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因此,在适用该项规定时应注意把握两点:
(1)应注意认定合同无效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效力层次,其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有强制性规定的,不能以适用该项规定为由否定合同的效力。
(2)该强制性规定应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进行理解与适用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效力性强行性规定以及管理性强行性规定的区分标准。
我们认为,在把握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的强制性规范的区分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该强行性规定是否直接表明违反该规定的合同应认定无效;第二,该强行性规定的制定目的是否为禁止民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虽无前述明确规定,但该强行性规定是否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保护问题。在具体分析时要采用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多种合同解释方法,要注意运用公平原则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进行衡量以确定强行性法律规范的性质。
如果该强行性规定明确表明违反该规定的民事行为无效的,其当然为效力性强行性规定;如果虽没有明确表明,但其制定目的即为禁止某种民商事法律行为,否定其效力,而非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的,则也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如果其制定的目的兼有行政管理和禁止某种民商事法律行为的目的,但违反该规定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则仍应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简言之,效力性强制性规范的目的在于否定民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果不否定合同的效力,将损害到社会公共利益。而管理性强制性的目的在于维护行政管理秩序,而非否定民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其规定,将收到行政处罚。
在司法实务中,我们在进行合同效力判定时,在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时,一般应直接适用《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在无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时,如果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则可以以违反《合同法》第52条第4项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
特别要注意的是:
不能把有“应当”、“必须”“不得”内容的法律行政法规都视为强制性固定,因而认定合同无效。要综合以下几个因素判断:
一是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一般都涉及重大社会利益和公共道德,或者事关国家重要宏观调控措施、市场经济基本秩序、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权利。
二是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一般都涉及对双方交易行为的禁止,而不是出于行业管理的考虑对行业内一方行为的禁止。
三是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一般都有相应的对双方的制裁内容(可能不规定在同一法条,甚至同一法律中)。四是对于一些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主要违反强制性规定的交易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一般都已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以确定。在适用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效力时,要注意只有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本身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才认定合同无效,当事人以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履行合同的,不能认定合同无效。同时,对于权利义务或合同标的可分的合同,只有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
相关推荐
- 09-06 什么是法律效果
- 12-24 两口子吵架把手机摔坏付什么法律责任
- 08-04 形容法律的褒义词有哪些
- 08-02 如何区分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 09-27 中国的最低法律制裁的年龄
- 08-02 按中国法律在校老师有权扔学生的书吗
- 08-12 法律援助中心是干什么的
- 02-11 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是否一回事
- 02-07 法律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