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带“九”和“一”的成语有哪些

王萍 发布于:2024-07-25 编辑于:2025-05-03 06:32:40 47739

带“九”和“一”的成语有哪些

1、九牛一毛,读作jiǔ niú yī máo。基本释义: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例句:要大老板拿出这点钱来加我们的工资,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2、一言九鼎,读作yī yán jiǔ dǐng。基本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例句:老厂长向来说到做到,一言九鼎。

3、九死一生,读作jiǔ sǐ yī shēng。基本释义:九:表示极多。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例句:为向朝廷交纳毒蛇以抵其赋税,蒋氏九死一生,冒险捕蛇。

4、一夕九徙,读作yī xī jiǔ xǐ。基本释义:九:多次;徙:迁移。 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出处:《后汉书·苏木韦传》:“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例句:住所余震不断,让居民们不得不一夕九徙。

5、九鼎一丝,读作jiǔ dǐng yī sī 。基本释义: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出处:明·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例句: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九鼎一丝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九,读作jiǔ。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一,读作yī。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3、全;满:一生、一地水。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带“九”和“一”的成语有哪些

债乐善开头成语

"债台高筑"是一个比喻,形容债务累积到了极点,像一座高耸的山峰一样难以逾越。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据传,晋国国君晋景公曾经向齐国借债,但是一直没有还清。后来,齐国国君齐桓公来晋国访问,晋景公想要借机向齐桓公借钱还债,但是齐桓公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晋景公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便用"债台高筑"来形容自己的困境。

现在,"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债务累积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类似的困境或难题。

用词恰当的四字成语

过犹不及

成语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据为己有

成语释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恰到好处

成语释义: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恰如其分

成语释义:恰:正好。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贪天之功

成语释义: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严丝合缝

成语释义:指缝隙严密闭合。

歌功颂德

成语释义: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形容熟练的含有“手”字的成语有哪些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手到擒来: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心闲手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行家里手: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心手相应:心和手相配合。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闻津者”概括出一个成语

无人问津

语出:晋陶潜(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用法:用来形容受冷落;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某件事、某种东西。一般作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