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有哪些形容含糊不清的成语

汪子涵 发布于:2024-08-11 编辑于:2025-05-02 23:05:18 16579

有哪些形容含糊不清的成语

暧昧不明、半吐半露、不明不白、东支西吾、含糊其辞、首鼠模棱、喔咿儒儿

暧昧不明 [ ài mèi bù míng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半吐半露 [ bàn tǔ bàn lù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不明不白 [ bù míng bù bái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东支西吾 [ dōng zhī xī wú ]: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含糊其辞 [ hán hú qí cí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首鼠模棱 [ shǒu shǔ mó léng ]: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的样子。

喔咿儒儿 [ ō yī rú ér ]: 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形容说话说的不是很清楚,让人不是很明白的成语

含糊不清 [hán hu bù qīng] [解释] 躲躲闪闪,在主张方面缺乏明确的表态;模棱两可,暧昧 支吾吾 [zhī zhī wú wú] [解释]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比喻说话不客观的成语

1.【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2.【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3.【笨嘴笨腮】: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

4.【笨嘴笨舌】: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5.【笨嘴拙腮】:口才不行,不会说话。

6.【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7.【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8.【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9.【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10.【词不逮意】: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11.【含糊不清】:指说话声音不清楚或事物没有分辨清楚。也指不能明辨是非。

12.【叽里咕噜】: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13.【叽哩咕噜】: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有哪些形容含糊不清的成语

终什么难什么的成语

没有终什么难什么的成语,只有以终开头的成语和以难开头的成语,比如:

终成泡影,终而复始,终非了局,终老隐居,终南捷径,终其天年,终身不齿,终身不渝,终身大事。

难分难舍,难逢难遇,难割难分,难割难舍,难更仆数,难乎其难,难乎为继,难乎为情,难解难分,难解之谜,难进易退,难鸣孤掌,难能可贵,难如登天,难上加难。

形容人目光长远的成语

【成语】: 远瞩高瞻

【拼音】: yuǎn zhǔ gāo zhān

【解释】:意思是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有大事发生的成语

1、地坼天崩,拼音是dì chè tiān bēng,意思是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祸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一切都由着自已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成语意思

为所欲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当机立断、多谋善断

1.为所欲为

读音: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2.随心所欲

读音:suí xīn suǒ yù

释义: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胡作非为

读音:hú zuò fēi wéi

释义:胡:乱;非:不对。 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4.当机立断

读音:dāng jī lì duàn

释义: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5.多谋善断

读音:duō móu shàn duàn

释义: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新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得心应手、直情径行、为所欲为、从心所欲、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