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有名气的成语
表示有名气的成语
答:声名远播。
详细解释:
发音shēng míng yuǎn bō
释义
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
例句
但是,译著上的声名远播,使他这一方面的造诣在很长时间内为人们所忽视。
近义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
形容有名气的成语
1、驰名中外
成语释义: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2、大名鼎鼎
成语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3、鼎鼎有名
成语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4、妇孺皆知
成语释义: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5、赫赫之名
成语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6、尽人皆知
成语释义: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形容名气很大的成语与哪些
形容名气很大的成语通常与"声名狼藉"、"名满天下"、"名扬四海"等成语搭配使用。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名气非常之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比如说,"声名狼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非常糟糕,遭到了众人的耻笑和嘲讽;"名满天下"则是形容一个人的名气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他的名字。总之,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名气极其之大,已经达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地步。
形容名气很大的成语是什么
响彻云霄:形容声誉或名气很大,传得很远。
一鸣惊人:比喻寂寂无名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举动,使世人惊奇钦佩。
名扬四海:形容名声远播,传遍各地。
誉满天下:形容名声极好,人人都称赞。
家喻户晓:形容人或事被每个人都知道。
妇孺皆知:形容人或事被所有人知道,包括妇女和儿童。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
名垂青史:形容名声载入史册,永远流传。
名气很多的成语
答:家喻户晓。
发音jiā yù hù xiǎo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处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户晓。”
法律常识宣传,我们一定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众所周知路人皆知无人不晓
反义
默默无闻闻所未闻

想要努力争取的成语是什么
:毛遂自荐。
详细解释:
发音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他毛遂自荐,当上了班长。
自告奋勇自我吹嘘挺身而出
自惭形秽畏缩不前
成语:分秒必争
一分一秒也必须争取。形容抓紧时间或充分利用时间。
1.我们应当分秒必争地学习知识,千万不要荒废了大好时光。
答:戴罪立功。
发音dài zuì lì gōng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我们希望那些犯过罪的人能够戴罪立功。
立功赎罪改邪归正
锐意进取。
锐意进取,汉语成语,是指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
锐意进取是典型的时代精神,全社会都应当大力宏扬,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城市生活的成语
【高楼大夏】
〈释义〉夏:大房子。高大雄伟的建筑。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
【灯红酒绿】
〈释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腐化的生活。也用来形容夜晚繁华的娱乐场所。
〈岀处〉唐•白居易《东楼招客夜饮》。
城市生活成语有:灯红酒绿。
灯红酒绿,汉语成语,拼音:dēng hóng jiǔ lǜ,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
络绎不绝
日新月异
人山人海
座无虚席
车水马龙
高楼大厦
欣欣向荣
四通八达
富丽堂皇
照搬照抄的成语
形容照搬照抄的成语有:拾人牙慧 - 鹦鹉学舌 - 人云亦云 - 邯郸学步 - 生搬硬套。
解释如下:
拾人牙慧:(牙慧:牙齿内剔出的余食)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鹦鹉学舌:意思是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生搬硬套:意思是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1、照猫画虎:照着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
2、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3、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4、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5、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6、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什么卫什么海成语
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语出]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正音] 填;不能读作“tiān”。
[辨形] 填;不能写作“添”。
[近义] 矢志不移 愚公移山
[用法] 多用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般充当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相关推荐
- 07-26 洛阳地铁百科
- 07-26 2021最火超甜情侣网名英文
- 07-26 高中的单词3500有多少与初中重复
- 07-26 地铁轻轨动车磁悬浮哪个快
- 07-26 杭州东坐高铁到安庆经过哪些地方
- 07-26 高铁发车前多久不可以网上停止售票
- 07-26 高铁商务候车室进入条件
- 07-26 沈阳地铁九号线的运营时间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