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形容不同年龄的成语

李杰 发布于:2024-07-18 编辑于:2025-05-03 19:31:35 25504

形容不同年龄的成语

呱呱坠地(出生时)

乳臭未干(婴幼儿)

豆蔻年华(十几岁)

亭亭玉立(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老人(百岁)

1、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出处: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2、乳臭未干【rǔ xiù wèi gān】: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3、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北齐书·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5、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7、花甲之年【huā jiǎ zhī nián】: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之年【gǔ xī zhī nián】:稀:少。 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9、耄耋老人【mào dié lǎo rén】: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指八九十岁。

出处: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成语】: 而立之年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解释】: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用岁月形容一个人各年龄段的词语或成语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黄发垂髫 徐娘半老

关于十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年龄的成语如下,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形容不同年龄的成语

尽力把自己的本领显示出来的成语

1、大显神威

释义:充分显露神奇的威力。

发音:dà xiǎn shén wēi

2、大显神通

释义: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发音:dà xiǎn shén tōng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例句:排灌站一到雨季就大显神通,多大的水一半天也能排尽。

3、大显身手

发音:dà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例句: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大展拳脚”:意思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拳脚”指拳打脚踢之术;武术,泛指武艺。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

大显神通,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xiǎn shén tōng,意思是原为佛教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本领。出自《西游记》。

大显神威:形容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高超本领,显示能力.

出手不凡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也行

带目口的成语

1. 目瞪口呆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 目瞪口噤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噤: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3. 目瞪口张: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4. 目呆口咂

咂:用舌抵齿发声。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之声。形容惊呆的样子。

什么山和海可以移动打一成语

山和海可以移动打一成语,例如:移山倒海

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例句:只要团结起来,我们老百姓也能移山倒海。

近义词: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瞒山过海

瞒山过海形容投机取巧,不按实际情况参加比赛或完成任务!

比如,在期末的体育考试中,小明瞒山过海,终于勉强及格。那你小明不爱参加体育活动,每当体育课时间,他都在屋里完成其他的作业。不跑步。不锻炼!体育老师经常找小明谈心,但是都无济于事。

什么始什么终成语

全始全终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善始善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有始无终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原始要终 原、要:推求。

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自始至终 从开始到末了。

表示一贯到底。

自始自终 从开始到末了。

敕始毖终 自始至终警饬谨慎。

睹始知终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见始知终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谨始虑终 指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无始无终 无起始,无终了。

表示无丝毫时间限制的状态。

善始令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同“善始善终”。

慎始敬终 敬:慎。

自始自终都谨慎。

原始反终 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原始见终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