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什么叫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旅游资源分类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游览鉴赏型: 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以揽胜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等为主。 知识型: 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木作品等为主。
体验型: 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康乐型: 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 3、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
4、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质量和级别分类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
按照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旅游人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条件,将我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意义
经济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接触的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旅游活动的开展必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树立良好的主体形象。再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环境影响。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环境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说来,一是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将得到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又获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环境将得到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为方便旅游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资源评价流程
旅游资源的评价流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自查与申请:旅游景区首先进行自查,确保达到相应的等级评分标准后,向区县文旅局提交申请报告。这一步骤是旅游资源评价的起点,景区需要通过自我评估,确保符合基本的评定标准1。
资料审核: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景区提交的申报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景区名称、范围、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及发展状况等。通过审核的景区将进入下一阶段的评估23。
景观价值评价:评定委员会组建由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听取申报景区的陈述,采取差额投票方式对景区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景区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知名度、美誉度与市场辐射力等23。
现场检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国家级检查员成立评定小组,采取暗访方式对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景区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安全、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导游导览、购物等游览服务设施以及电子商务等网络服务体系。此外,还包括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保护状况以及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等方面的评估23。
社会公示: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达到标准的申报景区,在中国旅游网上进行七个工作日的社会公示。公示阶段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旅游景区通过公示23。
发布公告:经过公示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质量等级认定公告,颁发证书和标牌23。
这一系列步骤确保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旨在认定那些不仅具有高质量的旅游资源,还能有效满足游客需求和期望的景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对游客的要求:
1. 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
2. 尊重访问目的地文化,不要将自已的文化价值强加于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 不接近、不追逐、不投喂、不搂抱、不恐吓动物,参观野生动物时,不要穿鲜艳的服装。
4. 自觉做到不踏踩贵重植物。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样品。
5. 不购买、不携归被保护生物及制品。
6. 不丢充垃圾、不污染水土去特殊地区要备用具,将垃圾运回。
7. 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通过旅游实践,
8. 了解自然对人自身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更清楚的认识。
生态旅游对旅行社及导游的要求:
1. 要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观念,旅行策划者(旅行社名策划团体)要有明确的生态意识,领队、导游要适时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2. 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3. 在计划阶段,要充分听取地域生态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
4. 旅行团队人数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为20人以内。
5. 游客进行事前教育,以提高游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6. 培训导游,使他们理解发和执行生态旅游的概念。
7. 尽量安排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
8. 尽量选用当地人经营的旅馆,并向旅游的者建议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土特产品。
9. 指导游客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
生态旅游对旅行住宿设施的要求:
1. 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营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
2. 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不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
3. 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
4. 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
6. 尽量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
7. 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地域教育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要求:
1. 研究保护区的适宜游客容量,以便控制和阻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
2. 推荐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活动,限制对自然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3. 投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基金制度,以便使旅游获得的利润用于保护区的保护。
4. 建立环境教育设施,提供有关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环境教育材料。
5. 培训生态旅游的影响,并通报给经营者、自然保护团体及地方社区,并监督协调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活动。
6. 把生态旅游作为保护区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产品分为哪几大类,亚类
旅游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产品类型:
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
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
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
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初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主旨是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变革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如今的生态旅游无论从概念、方式、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护用品,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旅游防护用品,这些保障旅游游客安全的工具产品。
旅游业功能分区是什么?包括么些内容
一、规划依据与技术体系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景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1.2自然环境
1.3社会人文
1.4风景旅游
2、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4、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5、总体评价
三、规划总纲
1、规划原则
2、规划指导思想
3、规划目标
4、规划范围
5、规划期限
四、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1、景区性质与主题定位
2、功能分区原则
3、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4、分区规划
五、专题规划
1、金峨寺及寺前区
2、团飘峰佛教文化项目
六、旅游设施规划与旅游组织
1、现状
2、环境容量
3、规划措施
七、风景区保护规划
1、风景资源保护
2、景区环保保护
八、风景区绿化规划
1、景区植被现状与问题
2、规划措施
九、旅游交通规划
2、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
3、内部交通规划
十、水、电、通讯规划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十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市场资源
1.1宏观产业背景
1.2区域旅游市场专势
2、客源市场定位
3、市场开发策略
3.1基本策略
3.2旅游产品策略
3.3宣传促销策略
3.4价格策略
十三、旅游发展影响分析
1、环境影响
2、经济影响
3、社会影响
十四、旅游发展对策与实施措施
我国现行主要的旅游法规有哪些
我国对旅游行业出台了以下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行业的基本法律,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经营和服务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的注册、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旅游者的权益,保证旅游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序。
3.《导游管理条例》:规定导游的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管理措施等,保证导游服务的质量和规范。
4.《旅游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旅游价格的计价、结算、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旅游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旅游广告进行管理,保障旅游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的决定》:对旅游市场管理的目标、原则、措施等进行了规定,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相关推荐
- 08-01 常用炒股软件排名前十的是哪几个
- 08-01 有主角叫白易的小说
- 08-01 有哪些著名小说
- 08-01 华家五小姐是哪本小说
- 08-01 猫咪可以上高铁么
- 08-01 怎么查火车是否停运
- 08-01 铁路上班有光上白天班的职业吗
- 08-01 厦门公交6.7.8.9.开头分别开往哪里
- 08-01 Zippo是什么品牌
- 08-01 2013三亚旅游攻略:亚龙湾哪几家酒店有泳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