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高铁的每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

李杰 发布于:2024-09-06 编辑于:2025-05-03 18:50:24 55143

高铁的每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

第一个座位01A

高铁的01排座位相对比较宽敞,除了特等座和商务舱,就属它最宽敞。高铁的01排座位前面只是一面墙,没有任何的遮挡物,所以比正常其他的位置要宽半个格子左右。

高铁座位号分布,采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座席号。其中数字表示排号,字母表示座席位置。座席位置用A、B、C、D、F共5个字母表示,A、F代表靠窗座席,C、D代表靠走廊座席,B代表三人座中间座席。

g603高铁,多少节车厢,14车01A B是第一排还是最后一排

16节车厢。01AB是第一排三人座中靠窗的座位和三人座中间的座位

高铁1车厢在车头还是车尾

车头或者车尾,看列车运行编组情况。

动车分上行或下行,以北京为例,上行是进京方向的列车,下行是离京方向的列车。所以,进京方向的1号车厢就在最后一节,出京方向的就在最前面一节。

动车组列车上车路线都有详细的指引,会提前有工作人员带领到站台相应位置。

高铁的每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

高铁动车D,G,Z,K分别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火车的开头

D,全称普通动车组列车,编号取“动车”的意思。

G,全称高速动车组列车,编号取“高铁”的意思。

Z,全称直达特快列车,编号取“直达”的意思。

K字头列车,全称快速列车,编号取“快速”的意思。

Z和K是火车的开头,

城际铁路与高铁有什么区别

一、动车与高铁的概念解析

严格意义上,动车是列车车型,高铁是铁路线路类型。

动车组指的是列车的类型。它是中国独有的叫法,区别于以前的普通列车。一般情况下,普通列车是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不具有动力;而动车车厢本身就具有动力,运行时,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所以动车是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目前在中国,动车有CRH1、CRH2、CRH3、CHR5、CRH6、CRH380等不同型号(没有CRH4,因为“4”是“死”的谐音,被认为不吉利;每一种型号下又有小的划分,比如CRH1A、CRH1B等;CRH6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营),

中文名是和谐号,英文名是CRH,就是“中国高速铁路”(China Railways Highspeed)的简称。事实上,不管是在中国的“高铁线路”上也好,还是在所谓的“动车线路”上,所跑的车都是动车车组,区别在于型号不同而已:CRH1、CRH2(除CRH2C)、CHR5这三个型号都是200公里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200KM/H,最高营运时速为250KM/H; CRH2C、CRH3、CRH380这几种型号是300公里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350KM/H左右,最高为380KM/H。

所以,动车指的是车的类型,而高铁是铁路线路的类型,严格意义上,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中国,动车、高铁又分别代指不同的铁路线路类型。

铁道部目前定义:动车指代时速在2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高铁指代时速在3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

在中国有三种类型的时速在200KM/H以上的铁路线路,分别叫:动车组(车次命名“D”打头,“动”的拼音首字母)、高速动车(车次命名“G”打头,“高”的拼音首字母)和城际高速(车次命名“C”打头,“城”的拼音首字母)。在速度上,动车组是200KM/H级别的,高速动车和城际高速都是300KM/H级别的。

那么,到底动车组算不算是“高铁”呢?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1. 国际铁路联盟定义,时速200公里以上就可以称为高速铁路。

2007年4月18日,140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在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首次闪亮登场。当时对此的宣传是,“中国,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高速列车”。

2. 但是,在不久之后,随着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定义又起了变化。铁道部有关人员表示,按照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所以,在铁道部目前的定义里,“D”打头的动车不算“高速铁路”,

“C”打头的城际高铁和“G”打头的高速动车才算是“高速铁路”。

综上,在现在的中国,动车和高铁指代两种铁路运行类型,动车的时速在200公里级别,高铁的时速在300公里级别。目前,动车有1000多个车次,高铁动车有500多个车次,城际高铁有100多个车次。

二、轨道区别:一个是有砟,一个是无砟

一般而言,动车在有砟铁路上,高铁在无砟铁路上。

动车的线路类型:

1. 对既有线路实行电气化改造

2007年,铁道部开始了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全年一共开了257对“D”字头的动车,涉及京哈、京沪、京广等18条线路。而这些动车所行驶通过的线路都不是新建的,都是通过对既有的线路实行“电气化改造”来提速。因为中国的动车都是电力动车,需要从外部电源和牵引供电系统获得电能,因此要通过铺设额外的供电轨道或者高架电缆的方式来供电,这就是所谓的“电气化改造”。当然,对这些既有线路的改造还包括建立全封闭的铁路、一些地方的铁轨迁移等工程。有关数据显示,被改造的既有线路总长为6003公里。

2. 新建的电气化线路

“7.23动车特大事故”发生的甬台温线是2009年才通车的新修线路,但是它的设计时速是200KM/H,因此,在上面跑的仍然是“D”字头的动车。还有些铁路,虽然被称为高铁,但是在上面跑的也全部是动车,例如福厦高铁,在上面通行的都是D6201等车次的动车。

还有一种特别的动车行驶的线路类型,在下一部分具体叙述。

高铁的线路类型:

新建的无砟轨道。砟,是岩石、煤等碎片的意思,无砟轨道指的就是没有小石头的轨道。京津城铁被称为中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所谓真正意义,是指京津城际铁路采用了大量国际领先的建设技术,包括大面积无砟轨道技术、

500米钢轨工地焊接工艺等。武广高铁、京沪高铁、郑西客专等高铁线路也基本都采用的无砟轨道。而不管是既有线路改造的,还是新建的线路,动车所行驶的线路则一般都是有砟轨道为主。

在无砟轨道上,普通铁路中常见的枕木被混凝土枕取代,枕木下的小石头也不见了,而是直接将铁轨铺在一个高强度混凝土板上。一般来说,动车组时速达到250公里以后,在车尾部会形成强烈的气旋风,如果是“有砟轨道”,那些碎石子会被掀起来,给列车运行造成极大危险。从这个方面来说,“无砟轨道”适用于时速超过250公里的高速铁路。在国际上,无砟轨道近年来也运用得非常多,比如,在日本新干线上铺设了2700多公里的无砟板式轨道。无砟轨道对控制沉降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最新的京沪高铁,干脆采用了80%以桥代路的方式,用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方法来打地基,同时在轨道板和钢轨之间垫了三层东西,以便发生沉降的时候通过调整垫片来弥补。当然,到底对于沉降的防止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

例外:在高铁线路上混跑着“D”字头的动车。

今年年中,在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京沪高铁这些线路上,动车和高铁混跑了。比如在京沪高铁上,G1和D35次同样是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车次,但是速度不一样,前者比后者快了四个多小时。混跑被认为是在照顾乘客,让大家有不一样的出行选择。可是,问题在于,混跑之后列车的速度不同,对调度和运控的要求相当高。这次出事故的D301次是从北京到福州的,全程要跑13

多个小时。D301是今年7月1日才新开的,前身是老京福动车D371/2次。以前在京沪线上的动车都改走京沪高铁了,D301也如此,先走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然后再转到普通的铁路线上。但是,信号系统在高铁线路和动车行驶的线路上是不同的,所以在高速路段上,D301用CTCS-3系统(这是基于时速

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信号控制系统)行车,然后在杭州到福州段切换至CTCS2

系统(基于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信号控制系统)行车。有专家指出,多种信号系统会带来安全隐患。

三、硬件区别:列控设备、监控设备的不同

速度更高的车,安全要求和措施上更高

前文已经指出,动车和高铁在车型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就算同样在京沪高铁上跑,D字头和G字头的车,车型一定不同。一般而言,高铁使用的车型时速更高,所以安全要求更高,比如对转向架和挡风玻璃的性能要求都更高。

另外,除了自主创新的CRH380系列车型外,CRH1、CRH2、CRH3、CRH5

都有原型车,合作的外资公司也不同——CRH1是和加拿大庞巴迪,CRH2是和日本川崎重工,CRH3是和德国西门子,CRH5是和法国阿尔斯通。CRH5车型比较特殊,一般用于跑北方比较寒冷地区的线路,其余的就常见了。上文提到了高铁线路上的混跑,在有的高铁上,D字头的车用的是CRH1的车型,CRH1是没有气密性的,所以在过隧道的时候乘客的耳朵会有负压感,身体不适,而这条高铁线路有200多个隧道。在不同的线路上车型的选择其实对安全性、舒适度等很关键,所以也有铁路内部人士对CRH1型的车被用来跑隧道对的线路的做法非常诟病。

中枢神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不同

列车的列控系统最近饱受关注,这套系统被称为列车的中枢神经,负责列车的通信信号和调度,也就是说,要避免发生追尾,它非常重要。中国动车上装的都是CTCS系统(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参照的是欧洲的ETCS标准。不同的是,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线路上用的是CTCS-2级别,而时速300公里级别的线路用的是CTCS-3级别,也就是动车上用的是CTCS-2级别,高铁上用的是CTCS-3级别。而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1. 传送信号的方式不同。

CTCS-2 用的是轨道电路和应答器,而CTCS-3用的是更为先进的GSM-R

无线通信系统。

2. 信息搜集范围不同。

CTCS-2 只能控制8公里,而CTCS-3可以达到32公里。

3. 高铁上一般有备份的部件。高铁的计算机上一般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的时候,冗余配置的部件便会自动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以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比如在武广高铁的动车上,CPU(中央处理器)就有两个,一个不行了,还能马上启动另一个。

尽管有这些技术上的不同,但是这两个级别在紧急制动方面都是一致的——列车与列车之间有自动闭塞区间,区间距离在10公里以上。如果前方列车停在线路上,后方列车会收到提示减速(黄色)的信号,如果没减速,列车会自动进入红色信号区间,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列车会自动停车。

但是,CTCS-2和CTCS-3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比如CTCS-3虽然更为先进,还是会出现失去无线连接或者无线信号被干扰这样的问题。去年,武广高铁在株洲也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些地段,无线信号频繁被干扰,最后无线基站设备的生产厂家升级基站设备,问题才得以解决。

机器设备可能会出问题,不会万无一失,但是不管是动车还是高铁,都有最后的一个“人工杀手锏”——响墩。这是一种在铁路上用的黑色信号弹,司机联系不上调度的话,可以跑到车后去,在一定距离的地方放上这个东西,后车从响墩上压过去时,会发出巨大响声,通过响声提醒火车前方有危险,必须停车。据悉,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这种古老的信号方法并没有被放弃。不过在几次严重的列车事故中,都没见到响墩被运用。

总之,尽管这次动车事故上用的是级别更低的CTCS-2系统,但是,故障的原因仍然值得高铁警醒,不管是人为因素还是设备因素。

高铁的沿线监控方式更多、更细

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之后,速度比较高的铁路(高铁、动车还有一些时速在

120公里级别以上的普通铁路)都实行了全封闭的管理。不过高铁和动车在沿线的监控上还是有差别,从京津城际高铁开始才首次建立了高速铁路综合评价体系。

一般而言,在监控上,高铁线路的监控方式、监控点都更多。比如武广高铁,全线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数据接收塔,像移动通讯一样,监测全线有无人、牲口等进入,这是无线监控。轨道上还设有有线监控。铁轨上几毫米的变形和下沉,都看得十分清楚,实行的是“双重监控”。

高铁、城际、客专有什么区别?

高速铁路:时速在200公里或250公里以上的铁路,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客运专线:指只开行旅客列车不开货车的铁路线。

城际铁路:指两个或几个临近的城市(或卫星城)间通勤列车的铁路。

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不一定都是高速铁路,但是我国新建的城际铁路都是高速铁路如京津城际、沪宁杭城际等,我国新建的客运专线除少数线路外基本都是高速铁路。

高铁站可以提前多久进候车室

需提前20—30分钟去到高铁站,也可以提前两小时进站,候车厅是随时可以进的。

但检票会提前10~15分钟开始检票,不能提前上车,高铁站会在开车前的5分钟左右停止检票,比较建议提前多些时间来等车。

搭乘高铁,只提前10分钟,检票时间到了的话,是上不了车的。假如证件无效,要去取票的话,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是不行的,因为发车前的3~5分钟是准备时间,已经不能检票,这时候就不能上车了。

高铁动车晚上最迟不超过几点

视具体线路和运营模式而定,春运时,可能运行到凌晨1、2点;非春运期间,一般不超过晚上12点。比如,武广高铁最后一班车到站是23:55;京沪高铁一般在11点到12点之间收班。

乘坐高铁的注意事项:

(一)1.2米至1.5米儿童享半价

随同成人旅行、身高1.2米至1.5米的儿童可购买半价坐票,超过1.5米时应购买全价票。每一成年旅客可免费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超过1名时,超过的人数应买儿童票。学生按相关规定购买学生票,享受二等座票价的7.5折优惠。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警察可凭相关证件享受半价车票。

(二)成人可携带不超过20千克行李

动车内空间有限,没法放太多东西,乘动车尽量少带行李。成人旅客最多只能携带20千克的行李,儿童最多携带10千克行李。

(三)列车全线禁止吸烟

高铁动车属于全封闭式车厢,全列车禁止吸烟,即使在车厢连接处或洗手间内吸烟,列车监控系统都会报警甚至引发设备故障。

(四)可充电但暂不提供WIFI

车厢温度设定在人体最佳适应温度22℃,一等、二等座车厢每组坐椅均提供电源插座,在每排坐椅下都设有充电插座,习惯于在旅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旅客可随时充电。高铁列车上暂时还不能使用WIFI信号,但手机信号很强。

(五)经停站不要下车

动车在各经停站一般只停车一两分钟,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很短,不是到站的乘客请不要下车。

(六)紧急情况可逃生

动车每节车厢四角都设置了1个破窗锤和逃生窗。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可以打开破窗锤上的粘盖和胶皮扣,用力向上向外拉,用锤子砸破紧靠破窗锤的第一个车窗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