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王芳 发布于:2024-08-21 编辑于:2025-05-02 21:33:01 17646

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人口爆炸性增长,资源过度开发,对能源尤其是对化学燃料需求猛增,不仅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而且还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卤素碳化物等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从而导致发生了全球性气候变暖现象。

据报道,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 和一氧化氮的浓度与工业革命以前相比分别增加了30%、145%和15%。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增加量高达25%,并且其浓度目前还正在以每年0.5%的速度继续增加。科学家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上升1~4.5℃。在气候变化中,平均气温哪怕是只改变0.5℃,都会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产生很大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固然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特别是对农业,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将可能造成土壤干旱、侵蚀加剧、病虫害危害程度增高、农业生物物种衰退甚至灭绝、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大等等。气候变暖可导致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浓度增高,以及旱涝灾害增多、还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水位升高,海岸带地区被淹没、地面下沉等。在高纬度和荒漠化地区,由于气候变暖会使土质变得松散,从而导致植被下降、沙尘天气增多。在上述几种温室气体中,卤素碳化物的增加还会消耗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使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能力降低。据联合国的一项专门报告说,随着全球气候的继续变暖,干旱、洪水、饥饿和瘟疫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严重威胁,热浪和降雨发生的频率将会加快,因此,水位上涨、洪水、滑坡和雪崩将会增加。经常遭受水荒的南方地区将会遇到更多的台风、干旱和严重的沙漠化。因此,许多国家的农业产量将会大幅度下降,还可能出现饥荒和流行性疾病。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已成为引起地球气候变暖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说原始时期对于人类的刀耕火种、毁林种地,环境还可以忍耐和恢复元气那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口爆炸性的增加,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环境便不可避免地向人类实施报复了。“温室效应”就是环境对人类“温情脉脉”的回馈。人们不要忘了,全球温度平均升高的这几个摄氏度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它孕育着人的生命,孕育着一切希望,同时也孕育着杀机。作为普通公民,均应把保护气候当作人身的一种素质和修养,因为气候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热爱环境,保护气候,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环境资源,才能使其造福人类,萌及子孙,如果一味地征服自然,只能把人类带向“幸福的坟墓”。

保护气候的具体对策是减少各种温室气候的排放量,保护森林,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

保护气候的行动不应仅局限在技术和领导层面上,而是应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来共同关心这个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更广泛、更具普遍性的认识论层面上建立全社会的气候保护意识。

我国的经济腾飞有目共睹,但有人说,森林被毁、酸雨、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以及20%的物种濒临灭绝等,是经济飞速发展的“苦涩一面”。面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有识之士纷纷倡议,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进行思索和研究。辨证地、科学地、历史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保护气候的认识。保护气候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国家长治久安,涉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子孙后代的重要战略问题。

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极端天气指的是什么

极端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超越常态的小概率气象现象,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根据本市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和近年来工作实际,当天气情况达到某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经研判其造成的危害可能超出城市设防标准时,按下列标准判定极端天气。

1.极端降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小时降水量达7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即气象因素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

2.大风: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

3.冰雹: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冰雹直径在2厘米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4.雷电: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有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10级以上短时大风,或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5.极端高温: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高气温升至41℃及以上,或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37℃以上。

6.极端降雪:暴雪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2小时降雪量达6毫米以上。

7.寒潮:寒潮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冷空气活动。

8.极端低温:持续低温黄色预警信号,即预计连续三天及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12℃。

9.大雾: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10.沙尘暴:沙尘暴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有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天气现象。

11.龙卷风:由事件是否发生来确定。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高速旋转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达100米/秒以上,直径一般几米到几百米。

小区雷电,强降水,大风等极端天气前后检查防范措施怎么做

小区雷电,强降水,大风等极端天气前后检查防范措施:

1.防雷装置要经常性检查,保证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2.低压柜、低压配电箱和低压线路、控制柜,每年检查2次电气安全;每半年养护1次,养护内容包括紧固、检测、清扫;每日巡视1次设备运行状况。发电机每月试运行1次,保证运行正常,每年2次带负荷运行,每年活化2次蓄电池。配电室、楼层配电间,防小动物措施完备,穿墙线槽周边封堵严密,锁具完好,电缆进出线和开关标志清晰、准确。

3.每年上汛前、每次降雨前后及过程中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排水口等设施进行检查,组织清理、疏通,确保畅通;污水泵汛期每日巡视2次,平时每日巡查2次,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每周进行1次手动启动测试,每季度养护2次;每半年检查化粪池至少2次,并及时组织安排清掏。

4.水系、水池内喷水设施、管线使用前进行检修,保证正常使用;对线路、开关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安全使用。

5.供水设施要经常性检查,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消毒、清洗和化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泵房封闭管理,水箱蓄水池盖板加锁,溢流管口安装金属防护网,每年冬季对外露水管包扎,防冻;每月切换一次备用水泵,高层房屋减压阀定期调压,并做好记录。

6. 单元门、楼道内防火门、窗户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门窗开关灵活、无异常声响;门窗玻璃无破碎,五金配件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