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形容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李娜 发布于:2024-08-17 编辑于:2025-05-02 23:05:19 46129

形容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1、

才华超众[ cái huá chāo zhòng ]

释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出处:

2、

材高知深[ cái gāo zhì shēn ]

释义: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3、

才识过人[ cái shí guò rén ]

释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4、

材能兼备[ cái néng jiān bèi ]

释义: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5、

触类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 ]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6、

才华盖世[ cái huá gài shì ]

释义: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7、

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

释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8、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9、

聪明睿智[ cōng míng ruì zhì ]

释义: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10、

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

释义: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11、

淡泊明志[ dàn bó míng zhì ]

释义: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

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

释义: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13、

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

释义: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4、

伏龙凤雏[ fú lóng fèng chú ]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15、

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释义: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16、

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

释义: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17、

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

释义: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18、

高明远识[ gāo míng yuǎn shí ]

释义: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出处: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19、

积劳成疾[ jī láo chéng jí ]

释义: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出处:《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20、

尽心竭力[ jìn xīn jié lì ]

释义: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处:后汉·马融《忠经·武备章》:“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21、

俭以养廉[ jiǎn yǐ yǎng lián ]

释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22、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23、

鞠躬尽力[ jū gōng jìn l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同“鞠躬尽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4、

开诚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

释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

25、

老奸巨滑[ lǎo jiān jù huá ]

释义: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26、

老谋深算[ lǎo móu shēn suàn ]

释义: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出处: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军事家。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27、

料事如神[ liào shì rú shén ]

释义: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28、

能征惯战[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

释义: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29、

呕心沥血[ ǒu xīn lì xuè ]

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30、

披肝沥胆[ pī gān lì dǎn ]

释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31、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

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32、

七纵七擒[ qī zòng qī qín ]

释义: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同“七纵七禽”。

出处: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33、

任重才轻[ rèn zhòng cái qīng ]

释义: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34、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5、

深谋远虑[ shēn móu yuǎn lǜ ]

释义: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36、

神机妙算[ shén jī miào suàn ]

释义: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37、

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

释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38、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 ]

释义: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39、

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 ]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0、

事无巨细[ shì wú jù xì ]

释义: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41、

天时地利人和[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

释义: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42、

危急存亡[ wēi jí cún wáng ]

释义: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3、

未卜先知[ wèi bǔ xiān zhī ]

释义: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44、

先见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释义: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45、

心中有数[ xīn zhōng yǒu shù ]

释义: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46、

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

释义: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47、

用兵如神[ yòng bīng rú shén ]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48、

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

释义: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形容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猜成语,大海上一个楼字,天上有弯月

海市蜃楼,大海上一个楼字,为“海市”,它是一种光学现象,由月亮的光折射而成。【读音】hǎi shì shèn lóu【解释】比喻虚幻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海市蜃楼,(又称“蜃气楼”、“蜃楼”、“蜃景”、“蜃气楼台”、“海市”等)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在大气科学中称为蜃景。古人认为是蜃吐出的气息。【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缥缈。【歇后语】大戈壁做鬼脸 —— 海市蜃楼。【英文中的意思】英文中的这个字源自拉丁文的mirare,再经由法文的mirage而来,意思是“看见的奇景”,也就是海市蜃楼。这与“mirror”(镜子)和“to admire”(欣赏)有着相同的字根。【出处】: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事例】:

1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因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而被誉为“人间仙境”。

2 海市蜃楼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

3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4 连海市蜃楼都不足为奇,那什么才算是天下奇观呢?

5 今夜且让我们来筑梦,纵是海市蜃楼也无妨。【现代记录】2011年5月10日,广州塔又现“空中皇冠”奇景, 专家称是海市蜃楼。2011年5月9日下午4时左右,海口市沿海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2012年5月2日下午,一阵大雨过后,在广东汕头中环大厦西北方向天空出现连绵起伏的山脉,而平时在该角度望去是看不到山的,所以应是海市蜃楼现象。2015年10月,武宁县海市蜃楼的组图被网友们疯转。照片中,在延绵的山脉上方出现两栋高楼大厦,仿佛屹立在云端,令人惊叹。几栋楼房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直到天色逐渐变暗后消失。

有一个弓和另一个张开的弓猜成语

左右开弓

发音 zuǒ yòu kāi gōng

释义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出处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示例 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反义词 左支右绌

三个官帽五个人猜成语

这个谜语的答案可能是“三人成虎”和“滥竽充数”两个成语的结合。

“三个官帽”可以理解为“三人”,“五个人”则是“五人”。在“三人成虎”这个成语中,原意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在这里,“三个官帽”可以比喻为三人谎称自己是官员,而听的人(五个人)可能因此而被误导。

而“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则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在这里,“五个人”可以理解为包括那三个“官帽”在内的所有人,他们可能并不都是真正的官员,而是在数量上充数。

综上所述,这个谜语可能是通过“三个官帽五个人”的形象描绘,来暗示“三人成虎”和“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含义。也就是说,当有人谎称自己是官员时,听的人可能会因此而被误导;同时,在这些人中,也可能有并不具备官员资格的人在充数。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这个谜语也可能有其他的解释和答案。

一静一动的成语

成语:静极思动

意思: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造句:只是静极思动,素来不安于平稳的他某一天心血来潮,便独自一人去了秦岭山脉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