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求索成语
什么什么求索成语
上下求索 出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长诗《离骚》(九)。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彷徨地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须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该明哲保身。
但诗人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
于是,追求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
他去叩帝阍,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
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信任也是不可能的。
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请他们指示出路。
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
诗人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于是决心出走。
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带进字的成语
知难而进,齐头并进,循序渐进,激流勇进,突飞猛进,
进,普通话读音为jìn,“进”字基本含义为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如:前进;引申含义为入,往里去,如:进见。
在现代汉语中,“进”还有吃,喝的含义,如:滴水未进。
进,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为前进,与“退”相对。后逐渐演变为楷书及简化版的“进”字。

有大事发生的成语
1、地坼天崩,拼音是dì chè tiān bēng,意思是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祸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海成语有哪些成语
八仙过海、海阔天空、五湖四海、人山人海、
沧海桑田、浩如烟海、排山倒海、天涯海角、海枯石烂、海市蜃楼、
海纳百川、
沧海一粟、
海誓山盟、
福如东海、海底捞针、
山珍海味、大海捞针、
情深似海、
血海深仇、
名扬四海、
翻江倒海、刀山火海、飘洋过海、瞒天过海、枕山襟海、
海翁失鸥、侯门似海、醋海翻波、
海水群飞、法海无边钻山塞海、寿山福海、以蠡挹海、一毛吞海、气吞湖海、石沉海底等
想要努力争取的成语是什么
答:戴罪立功。
详细解释:
发音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出处
《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例句
我们希望那些犯过罪的人能够戴罪立功。
近义
立功赎罪改邪归正
反义
高低加上哪两个字变成了四字成语
答:眼高手低。(加上眼和手这两个字)
发音:yǎn gāo shǒu dī
释义: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
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例句:
他做事总是眼高手低,经常出错。
近义:
志大才疏不自量力好高骛远
反义: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相关推荐
- 09-08 表示站在高处向远看的四字成语一一高什么远什么
- 08-16 形容这次补上一次的漏洞的成语或词语
- 08-15 感悟自然风景的成语
- 11-14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 11-15 看到一样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是什么成语
- 08-16 成语什么学什么才
- 08-14 有哪些成语已经不忍直视了
- 08-17 形容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