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作文秒变的技巧和方法

张丽 发布于:2024-08-13 编辑于:2025-05-03 17:58:34 48037

作文秒变的技巧和方法

很多家长提到孩子不会写作文,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并不断练习,才能让你的作文有滋有味,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用词、语气表现出来,其含金量就是不一样。如何将你的作文提高一个档次呢?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结束语: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

1、写作并不神秘;

2、写作需要技巧;

3、写作强调个性;

4、写作就是生活。

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

作文秒变的技巧和方法

英语四级翻译和作文加起来正常人得多少分

展开全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文分数占总分的15%,也就是106.5分,在这部分你要达到63.9分为及格。

阅卷标准分为5等:2分、5分、8分、11分和14分。

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够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错误。

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另有各档次标准样卷,阅卷人员参照样卷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分,首先看考生的作文和哪个档次的样卷接近,然后上下浮动1分。字数不足应酌情扣分:

110――119词:扣1分;100――109词:扣2分;90――99词:扣3分;80――89词:扣4分;70――79词:扣5分;60――69词:扣6分;50――59词:扣7分;50字以下, 扣9分。

只写一段者:0-4分,只写两段者:0-9分(指规定三段的作文)。

白卷,作文与题目毫不相关,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而无法表达思想的,判为0分。

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占总分的15%,即106.5,在这部分你要达到63.9分为及格。分为六个档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和0分。

各档次的评分标准如下:

13-15分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10-12分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

7-9分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

4-6分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1-3分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

0分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

英语作文别惹蚂蚁主要内容

The Ant Bully

I saw a cartoon called The Ant Bully, hero of the story is a little boy, he often weak being bullied. Then he took home outlet pipe sprayed ant nest to take.

Later ants with a syrup poured into the little boy's ears, and the little boy into a little guy like ants.

怎样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英语作文

How To Alleviate China’s Traffic Congestion

As our economy grows at a fever pitch,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moving into the major cities and industrial centers, traffic congestion BEComes the order of the day.

Traffic congestion not only creates headaches for commuters, but also reduces productivity by taking away valuable time from work. This sickness that plagues our cities must be at least put under control, if not cured.Some people advocate that more roads be built to accommodate the increase in traffic, others think that enlarging the capacity of public transit systems: buses, subway, trains…is the answer.

Building more roads would mean a lot of land will be appropriated—not a very good prospect for economic,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asons. On the other hand, forcing everyone to take public transit will bring inconvenience to those whose use of their cars is essential to their work. Putting more buses on the road may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as big buses tend to clog up narrow streets. Building an extensive subway system can be the ideal answer, but that is very expensive.

Clearly, we cannot go for one single solution. A compromise must be struck between the different solutions. My personal view is that for cities that have plenty of unused land, more roads should be built. Having special lanes reserved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should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use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instead of cars. As a long-term solution, extensive subway, or surface monorail systems should be built for all the major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