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中考三次模考的成绩,哪次和中考最接近

汪子涵 发布于:2024-08-13 编辑于:2025-05-03 19:59:32 22541

中考三次模考的成绩,哪次和中考最接近

您好,中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最接近中招成绩和中考难度的就是最后一次,第三次,然后是第二次,其次是第一次。

原因是:

第一次模拟考试,是在你刚刚结束九年级的课程,还没有完全复习七八年级的知识点和考点,所以此时的考试比较侧重九年级的内容,其考试成绩是对这段时间的检测。

第二次模拟考试大概在四月中旬,这时候基本复习了一遍初中所有的知识,但是重难点和整体把握还没有突击,重点学习。但试卷内容基本已经呈现中考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次模拟考试,是在五月下旬左右,此时的试卷基本涵盖了初中所有的考点,并且这次成绩对自己报考志愿有很大的参考性和指导性。这次成绩是你复习几个月的结果,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是和中招考试最接近的。

距离中考仅剩十几天,祝所有参加中考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

中考三次模考的成绩,哪次和中考最接近

150个中考高频成语

【包罗万象】

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遍体鳞伤】

浑身都是伤痕。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别无长物】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与自己相当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误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与“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不同。

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有人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褒为贬。一发而不可收,形容对发生的气势难以控制。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误例:这些办事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可对那些初到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易与“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混淆。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不足为训】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不绝如缕】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惨淡经营】

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词中的“惨淡”很容易被误解为“萧条、不景气”,错认为是经营艰难,生意清淡。

误例: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沧海桑田】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易望文生义,误解为“大海和农田”。

误例: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侧目而视】

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误例:有些人工作中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对别人侧目而视,骄傲自满。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误例:一个测试下来,有人轻松跑完了全程,有人勉强完成,有人却没跑下来。面对着这参差不齐的成绩,毛教练一筹莫展。

【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易误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误例: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或“强人所难”。

误例:1.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2.整个赛季下来,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他这样的世界级边锋来说,实在是差强人意。3.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初三英语中考复习如何开始啊

我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目前正在教初三毕业班,而且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总复习了。一般来讲,我们要进行三轮的复习。给你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轮主要复习初一到初三英语教材上的主要内容。在复习主要语言点及语法点的同时,由易到难做些配套练习。

这一阶段,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恶补一下基础的单词、词组、语法等。

第二轮主要按语法点进行复习。如做些名词、动词、各种从句的专项练习等。同时按中考的题型做一些专项练习,如听力、阅读、完形、写作等。

第三轮主要是综合练习。做往年的中考卷,及今年的模拟卷。

如果你基础不太好,最好从现在开始每天复习、背诵《英语中考考试说明》上的单词及词组。

特别是《初中英语总复习》第37-39页上的49个重要词组、句型一定要熟之又熟。这些是基础。

语法不太好的话,可以向老师请教或找个家教单独辅导。

高中考试,都考那些?总分满分多少分

高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全科总分1050。

高二:分文理科,理科生考语数英理化生,文科生考语数英政史地。总分750。

高三:分文理科,理科生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生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总分750。

拓展资料

高考是高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一制度曾一度显示出人才选拔的优越性,并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国家。1905年,为了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为西学东渐。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传统考试思想和价值观;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每年的大学招生都是按照国家计划确定的!中国近40%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按照国家计划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个比例一个两个专家这个问题,只有在每年完成招聘后才能知道!比如北大的招生计划是100分,那么所有填写申请表的考生的分数都是第一名,第100名的分数就是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其他高校也一样!有多少人有国家计划录取分数线完全取决于学生成绩和志愿。

参考文献

来自头条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高考?search_id=3nus9dpmy3hukg&prd=search_sug&view_id=2h1envfohqn6rk

高中考大学总分是多少

高考总分因省份不同有下列情况:

1、750分

应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480分

应用地区:江苏省。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3、660分

应用地区:上海市。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 A+等比例给分,总分6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