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询价采购的正确方式

王萍 发布于:2024-08-04 编辑于:2025-05-03 17:55:35 43939

询价采购的正确方式

一.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4号《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询价是指询价小组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货物询价通知书,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购人从询价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二.询价规定:

2.1询价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应当完整、明确,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采购政策的规定。

2.2从询价通知书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前,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询价小组可以对已发出的询价通知书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作为询价通知书的组成部分。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响应文件编制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3个工作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接收询价通知书的供应商,不足3个工作日的,应当顺延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

2.3 询价小组在询价过程中,不得改变询价通知书所确定的技术和服务等要求、评审程序、评定成交的标准和合同文本等事项。

2.4 参加询价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按照询价通知书的规定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

2.5询价小组应当从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要求的供应商中,按照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提出3名以上成交候选人,并编写评审报告。

2.6 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评审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将评审报告送采购人确认。

采购人应当在收到评审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从评审报告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要求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也可以书面授权询价小组直接确定成交供应商。采购人逾期未确定成交供应商且不提出异议的,视为确定评审报告提出的最后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为成交供应商。

2.7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终止询价采购活动,发布项目终止公告并说明原因,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一)因情况变化,不再符合规定的询价采购方式适用情形的;

(二)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在采购过程中符合竞争要求的供应商或者报价未超过采购预算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

询价采购的正确方式

如何找到公司采购人员

1、网络信息查询;

2、通过其他渠道找到该客户的客户,通过它的客户反过来了解该我们需要突破的的采购的联系电话;

3、地域不远的话,亲自上门拜访,如果无法直接拜访,则先打通其他部门或者非关键任务,发展成线人,打通的方法你应该懂,容易打发的几支烟就可以搞定,关键些的送些小礼物或者请吃顿饭,这是曲线救国的方法。

4、知道该公司的其他部门联系方式后,可以尝试通过该部门工作人员侧面了解采购部电话,技巧是你不要直接问他采购部电话,而是就把他们当成采购部,他们为了避免自己麻烦也许会主动给你采购部电话让你去联系。

5、找同行销售的人脉资源

做跟单员好还是做采购员好

1 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更好。

2 做跟单员需要与客户沟通协调,处理订单,负责物流等工作;做采购员需要寻找优质供应商,协商采购价格,把握市场变化等。

两者的工作性质和职责不同。

3 如果你善于沟通和协调,适应性强,可以考虑做跟单员;如果你对市场行情和供应链有深入的了解,善于谈判和把握市场变化,可以考虑做采购员。

怎样联系采购商

联系采购商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展会:参加相关行业的展会,利用展会平台结识采购商,进行商业交流和洽谈。

2. 在线平台:在相关的在线采购平台上注册,并创建您的产品和服务信息。通过在线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商机,与采购商进行交流和洽谈。

3. 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可以在行业目录中寻找潜在的采购商名单,然后通过邮件或电话与采购商进行联系。

4. 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寻找具有购买需求的采购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和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络采购商之前,需要对目标采购商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其业务和购买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洽谈。此外,在与采购商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礼貌、专业并坚持自己的商业原则。

造成采购成本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采购成本过高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价格过高,二是质量问题。

一、价格过高于采购时间、采购方法、采购手段、付款方式等有关。

二、质量问题与供货商的了解、材料的验收方法和实效、材料的使用效果等。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做好这些工作,会对采购降成本起到明显的作用。通常来讲,公司采购的全部SKU中可能有10%左右的SKU价格偏高。

容易引起管理层重视的品种往往价格是合理或者是比较低的,这往往容易给管理人员一个错觉---所有SKU价格都偏低!·部分品种价格较高的原因如下:

--市场价格发生改变,采购价格反应相对迟缓;

--采购量和交易条件发生改变,采购价格未作调整;

--对市场了解的欠缺和谈判出现失误;

--采购人员为使成本持续降低故意留出以后的降价空间;

--可能出现关联交易或搀杂其它个人利益。如果没有了回扣,成本会有大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