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违反道德吗
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违反道德吗
违反法律行为的,基本上也违反道德规范的标准;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触犯法律.因为有些道德标准并没有上升为法律行为,例如婚姻法中的非法同居关系,只能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什么事是法律不禁止的但是道德不允许做的事
是法律不禁止的但是道德不允许做的事:影响了别人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这句话对吗
当然不是。法律是对社会秩序最基本的保障,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被规定为犯罪,禁止人们为这样的行为。但是道德却不是。有很多行为是被道德所谴责的,但是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所以并不违法。建议你查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理学上有很多相关论述。
道德问题受到法律约束的例子有哪些
小悦悦事件就是典型的道德问题受到法律约束的例子。小悦悦的离世,人们悲痛之余感觉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够唤醒人的良知,于是便提出要用法律来制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问题是法律真能够替补道德的作用吗?起码现实社会是不行的,也没有证据显示这样做会得到广大的民意支持.法律的作用就是刚性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威慑性的后果,轻则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则剥夺人身的财产和生命.法律的产生是基于经济发展而来.简单的道德约束有时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个国家机器来约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规范行为的人.法律虽然可以强制人的某些行为规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对超越了社会公认道德行为准则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作为一个精神思想范畴,他的内在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修养,即人内心的内涵是可以从对外部世界的知与行的行为特征上面反映出来.法律内在表现即内涵是法律条文,人的社会行为广义的讲都要符合法律的刚性规定。那么人在实践对待社会是,非与善,恶采取何种行为方式,比如应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条文,更多的层面就属于道德的修养和自律,应该讲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对社会负有的责任肩负某种义务和责任,该作为而不作为,只要他的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也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够处罚的,这是人的自由选择权利.只是在道德层面有义务实行的行为而不去作为.任凭事情完全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发生.社会舆论会给这类人群施加道德的压力.而将法律代替道德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将会达到相反的结果.道德的力量将会消亡.

自学法律需要从什么入门
1. 自学法律需要从基础入门开始。
2. 因为法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从基础的法律概念、法律体系、法律条文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3. 在入门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的法律教材或者网上的法律课程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法律社团或者法律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1、定义不同。法律条文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规范性条文主要用来表达规则和原则,非规范性条文主要用来表达技术性规定,如专门法律术语的界定、制定机关、生效日期等的规定。而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2、表达含义不同。法律条文是表达法律规则的形式,规则是条文所表达的内容,一个条文可能同时表达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也可能表达其中的任何一个。
3、涵盖范围不同。不是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必须由法律条文来表现,比如判例法、习惯法;也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表达法律规则。扩展资料: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法律文书如何送达
人民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向国外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请求送达的法律文书必须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由高级人民法院交外交部领事司转递;(二)必须准确注明受送达当事人的外文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及详细地址,并将该案的基本情况函告外交部领事司;(三)必须附有注明被请求方法院名称的送达请求书。
被请求方法院名称不明的,可以请求该当事人所在地区主管法院送达。
所送法律文书必须附有被请求方官方通用文字或者该国同意使用的第三国文字译本。
如果被请求方对请求书及法律文书有公证、认证等特殊要求,由外交部领事司通知高级人民法院。更多:【刑罚量刑】【刑法全文】
法律的局限性是什么
法律的局限性就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法一般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法自身的各种属性决定了并不是每一种社会关系都适合于法律调整,并且法不能代替其他的社会调整形式,而应当与其他社会调整措施相配合。
3、社会对法的利用程度影响着法的作用的发挥,一定的社会关系要求有适当的法律调整,法律规定超过了由社会制约的程度或达不到这个程度,都会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社会陷入过分的组织性(僵死、刻板)或无组织性。
扩展资料
法律局限性的弥补方法
1、与其他社会调整方法有机结合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以及与其他社会调控手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只有与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调整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彼此协调互动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内在功能。
2、重视法律解释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不断地解释,法律才能趋于完善。实践中,法律条文相互重叠、冲突、矛盾及该规定而没有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就相当有必要对法律做出与时代需要尽可能一致的说明和解释。
3、提高立法者的素质
立法中存在着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努力提高立法者的素质,使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真理性的要求。立法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映,只有反映现实社会规律的法律才能够很好地被人们所遵守,在现实中发挥巨大的效力。
相关推荐
- 01-29 手机type-c连接显示器有些什么条件
- 01-29 中信银行三年大额定期利率3.55靠谱吗
- 01-29 简述汽车运输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
- 01-29 不小心损坏了公司机器要赔偿吗
- 01-29 vivo手机没信号怎么恢复
- 01-29 湿地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是什么
- 01-29 U盘fat32转ntfs
- 01-29 期末考试成绩大概什么时候会出来
- 01-29 酒店广告宣传语
- 01-29 秋衣秋裤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