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佳句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佳句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佳句: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技巧
公式1: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公式2: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2:请概括某段的段意。
公式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写人记事)
公式2:描写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征。(写景状物)
公式3: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抒情文段)
语文中好听的带瑞的成语
【成语】: 瑞应灾异
【拼音】: ruì yìng zāi yì
【解释】: 瑞应:吉祥的征兆;灾异:自然灾祸和奇特的自然现象。指吉祥和灾祸的征兆。
【出处】: 汉·王充《论衡·卜筮》:“论者或谓随人善恶之行也,犹瑞应应善而至,灾异随恶而到。”
【举例造句】: 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后汉书·百官志二》
【拼音代码】: ryzy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对阅读有哪些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相关推荐
- 08-01 考研线代基础看谁的视频好
- 08-01 自动挡上的p、d、r什么的都是什么的英语缩写呢
- 08-01 英语windy通常形容多大的风
- 08-01 教3岁宝宝玩反口令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 08-01 用英语说我的家离学校很远
- 08-01 原神怎么换绑手机号
- 08-01 游戏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 08-01 苹果14promax手机壳男款推荐
- 08-01 手机保护膜翘边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