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上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魏永林 发布于:2024-07-14 编辑于:2025-05-03 11:47:12 19248

上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 上下交征

【拼音】: shàng xià jiāo zhēng

【解释】: 交:互相;征:求取。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上下有什么成语有哪些

“上上下下”是一个成语。

读音:[shàng shàng xià xià]

解释:

1. 对一个集从上到下所有总称。

《水浒传》第四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钱物,早晚间要教 包节级 牢里做翻他两箇。”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这样商量定了,过了明日后日两天,就可上路,也省得伯父上上下下,人马山集的在此久坐。”

2. 谓从头到脚。

《红楼梦》第九三回:“众人拿眼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那少年把 鲍廷玺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

3. 上下往返。

《朱子语类》卷九三:“ 邓子礼 问:‘ 孟子 恁地,而 公孙 、 万章 之徒皆无所得?’曰:‘也只是逐 孟子 上上下下,不曾自去理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说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造句:

1.自动扶梯天天送我们上上下下。

2.他总是这样讥评单位上上下下的同事,却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上下有成语:七上八下、上行下效。

1、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汉语成语,读音为qī shàng bā xià,意思是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出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2、上行下效

意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您好,1. 上下其手:指轻易地把事情做完。

2. 上下同心:指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3. 上屋抽梯:比喻得寸进尺,把别人赶走之后,还把别人的赖以生存的东西也毁掉了。

4. 上行下效:指上面做好了,下面跟着效仿,效果更好。

5. 上善若水:比喻善良的人处处为人着想,像流水一样无私。

6. 上下一心:形容人们思想、行动一致,共同为某一目标而努力。

7. 上谄下渎:形容人对上对下的态度完全不同,对上奉承,对下轻视。

8. 上得山多终遇虎:比喻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困难和挫折。

9. 上下同欲者胜:意思是指共同的愿望能够使人们取得胜利。

10.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人处境极为艰难。

成语上窜下跳。

成语解释:

上窜下跳:形容上上下下、多方串联、到处煽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多指为不正当的目的到处策划活动。

造句:他利用工作之便,上窜下跳,制造事端,想从中渔利。

带上下的成语:上谄下渎;上窜下跳;上好下甚;上漏下湿;上情下达;上行下效;上援下推;上烝下报;上智下愚;上和下睦;上陵下替;上嫚下暴;上慢下暴;上勤下顺;上替下陵;上溢下漏;上蒸下报;上下交困;上下其手;上下同门;上下一门;

上下同欲;不上不下;谄上欺下;彻上彻下;承上启下;附上罔下;冠上履下;凌上虐下;瞒上欺下;欺上瞒下;欺上罔下;七上八下;头上末下;半上半下;半上落下;谄上傲下;谄上骄下;谄上抑下;承上起下;刺上化下;敬上爱下;不相上下;举国上下;不差上下;朝野上下。

带有上下的四字成语

上下其手

[ shàng xià qí shǒu ]

基本解释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详细解释

【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示例】: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一番。 ◎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 上好下甚

【拼音】: shàng hǎo xià shèn

【解释】: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替下陵;上溢下漏;上蒸下报;上下交困;上下其手;上下同门;上下一门;上下同欲;不上不下;谄上欺下;彻上彻下;承上启下;附上罔下;冠上履下;

上行下效 上下其手 上嫚下暴 上窜下跳 上智下愚 上情下达 上下一心 上烝下报 上和下睦 上下交困 上好下甚 上下同心 上漏下湿 上勤下顺 上慢下暴 上蒸下报 上谄下渎 上下同欲 上援下推 上溢下漏 上替下陵 上陵下替 上下同门

带有上下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上下的成语有很多,例如:上行下效,指上面的行为或态度对下面的人产生影响;

上下一心,形容上下关系密切,团结一致;上下其手,指上下联合起来行动;上下求索,表示上面和下面都在努力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指上面的人不规范,下面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这些成语都涵盖了上下关系、影响和互动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上下都有什么成语

上行下效 【近义】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反义】源清流洁 【释义】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七上八下 【近义】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反义】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释义】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用例】他就感觉得~,心里老不自在。(沙汀《烦恼》)

上下结构的成语

有很多上下结构的成语,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守株待兔:上半部分“守株待兔”表示等待好运,下半部分“兔”是指兔子,表示得到了机会。

2. 深入浅出:上半部分“深入浅出”表示深入浅出地讲解,下半部分“浅”表示浅显易懂。

3. 感同身受:上半部分“感同身受”表示像亲身经历一样感受,下半部分“共”表示共同。

4. 言传身教:上半部分“言传身教”表示以言语和行动教导别人,下半部分“口”和“身”表示口头和身体。

5. 深入浅出:上半部分“深入浅出”表示深入浅出地讲解,下半部分“浅”表示浅显易懂。

这些成语的上下结构都是根据中文语法中的“主语+谓语”结构来实现的。

春意盎然,苍苍茫茫,整整齐齐,悠悠忽忽,空空荡荡,轰轰烈烈,层层叠叠,平平淡淡,高高兴兴,平平安安,雪鬓霜鬟,囊萤照雪,星霜荏苒,工力悉敌,下乔入幽,不相上下,彻上彻下,猫鼠同眠,天罗地网,平分秋色,重规迭矩,六通四辟,章甫荐履,寻行数墨,举国一致。

九死一生;天长日久;上下其手;一手遮天;先入为出;情深似海;

上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描写兰花的成语

如下

1、空谷幽兰

释义:意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2、春兰秋菊

释义:意思是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3、吹气胜兰

释义:意思是气息像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4、吐气如兰

释义:指气息像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5、蕙心兰心

释义: 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好像很哀怨凄婉,又好像在倾诉衷肠,形容声音很悲切。用成语表示

表示好像很哀怨凄婉,又好像在倾诉衷肠,形容声音很悲切。用成语:满目凄凉。

满目凄凉

拼音:mǎn mù qī liáng

近义词:凄凉满目

解释: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出处: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猜成语,大海上一个楼字,天上有弯月

海市蜃楼,大海上一个楼字,为“海市”,它是一种光学现象,由月亮的光折射而成。【读音】hǎi shì shèn lóu【解释】比喻虚幻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海市蜃楼,(又称“蜃气楼”、“蜃楼”、“蜃景”、“蜃气楼台”、“海市”等)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在大气科学中称为蜃景。古人认为是蜃吐出的气息。【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缥缈。【歇后语】大戈壁做鬼脸 —— 海市蜃楼。【英文中的意思】英文中的这个字源自拉丁文的mirare,再经由法文的mirage而来,意思是“看见的奇景”,也就是海市蜃楼。这与“mirror”(镜子)和“to admire”(欣赏)有着相同的字根。【出处】: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事例】:

1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因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而被誉为“人间仙境”。

2 海市蜃楼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

3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4 连海市蜃楼都不足为奇,那什么才算是天下奇观呢?

5 今夜且让我们来筑梦,纵是海市蜃楼也无妨。【现代记录】2011年5月10日,广州塔又现“空中皇冠”奇景, 专家称是海市蜃楼。2011年5月9日下午4时左右,海口市沿海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2012年5月2日下午,一阵大雨过后,在广东汕头中环大厦西北方向天空出现连绵起伏的山脉,而平时在该角度望去是看不到山的,所以应是海市蜃楼现象。2015年10月,武宁县海市蜃楼的组图被网友们疯转。照片中,在延绵的山脉上方出现两栋高楼大厦,仿佛屹立在云端,令人惊叹。几栋楼房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直到天色逐渐变暗后消失。

一个人举起双手打一成语

成语是顶天立地。

【读音】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例句】元·纪君祥《赵氏狐儿》:“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但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

【近义词】

柱天踏地

【反义词】

低头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