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克服恐惧的成语

杨广涛 发布于:2024-07-26 编辑于:2025-05-03 18:31:42 46331

克服恐惧的成语

不惧困难 大步向前

不怕恐惧的四字成语

色:恐惧:神色。

形容非常勇敢;惧,碰到:害怕。遇到危难。勇者不惧 惧。无所畏惧 畏惧。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了无惧色 惧,一方面又害怕。甄心动惧 敬慎而保持警惕。形容非常害怕,一点也不怕。临难不惧 临:害怕。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什么也不怕,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临危不惧 遇到危难的时候。季常之惧 指惧内,一点也不惧怕栗栗危惧 栗栗;难。遇事谨慎戒惧:或惧,无所畏惧。临事而惧 临:发抖的样子;惧:害怕。初生之犊不惧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遭遇:到。一则以喜:灾难
克服恐惧的成语

()手可得的成语是什么

展开全部

唾手可得

【拼音】tuò shǒu kě dé

【详解】唾手是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

【出处】

1、《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2、《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3、《三国演义》第七回:“韩馥 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4、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庞德曰:“不如暂且收军,只须如此如此,长安唾手可得。"

5、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却说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璋,西川唾手可得。"

6、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孤久不得荆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

7、《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设饯于西门,预伏甲士五百于门外,酒至数巡,袖出短剑而刺之,手下有不从者,即时斩首,诸侯之位,唾手可得!“

8、杨朔《海市·寿亚非作家会议》:“终生致力于创造和平幸福的生活。但这不是唾手可得的。"

【示例】

1、科学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事,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2、四个现代化决非唾手可得,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使它实现。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反义词】大海捞针、难于登天

【词语辨析】与“唾手可得“偏重于“得“,强调得来极其容易;而“探囊取物“偏重于“取“,强调极容易得到之意,还有事情很容易办成之意。

【词语典故】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

什么山和海可以移动打一成语

瞒山过海

瞒山过海形容投机取巧,不按实际情况参加比赛或完成任务!

比如,在期末的体育考试中,小明瞒山过海,终于勉强及格。那你小明不爱参加体育活动,每当体育课时间,他都在屋里完成其他的作业。不跑步。不锻炼!体育老师经常找小明谈心,但是都无济于事。

充分显露自已的本领的成语是什么

1、技压群芳:指人技高一筹或技艺超群;

2、锋芒毕露: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漏出来;

3、大展拳脚:找到合适的环境,是有抱负的人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4、大显神威:形容充分显现出自己的高超本领,自己的本事;

5、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本领和身手。

冬去春来的成语

冬去春来不是成语。

【成语】: 春去冬来

【拼音】: chūn qù dōng lái

【解释】: 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举例造句】: 春去冬来事宛然也。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一

【拼音代码】: cqdl

【近义词】: 春来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