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是什么成语
抱薪是什么成语
成语应该是抱薪救火
成语例句如下
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于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抱薪救火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庄子的人,他非常聪明,但也有些自负。一天,他听到了一个关于火灾的故事,认为自己能够处理得很好。
听说齐国出现了大火灾,庄子便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去救火。但庄子却没有随队出发,而是坐在家里等待好消息。不久后,他听到了一声爆炸,并看到了浓烟滚滚。怀疑是出了问题,庄子便跑到门外。只见大火已经烧到自家的门前,没有人有空去救他。
就在此时,他突然想起一个抱薪救火的方法,于是他拿起一捆薪木,在身上裹了一层湿布,在旁边点柴火取暖。由于木柴湿润,所以不会着火。这样他坐在火堆边保持警觉、不断添柴,并用湿布掩护身体、离开热源。在重重困难下,终于焚风停息之后才得以幸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保持了镇静和冷静的头脑,在危机中想到了抱薪救火的方法。通过坚持不懈地尝试和努力,最终使自己得以幸免于难。因此,“抱薪救火”一词就成为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形容在危急时刻保持镇定冷静,采用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抱薪救火1 “抱薪救火”这则成语的薪是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灭灾害,但使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幽的四字成语
关于幽的四字成语如下 :
曲径通幽、空谷幽兰、洞幽烛微、黜陟幽明、下乔入幽、清音幽韵、寻幽探胜、深山幽谷、洞幽察微、黜幽陟明、寻幽入微
尽力把自己的本领显示出来的成语
1、大显神威
释义:充分显露神奇的威力。
发音:dà xiǎn shén wēi
2、大显神通
释义: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发音:dà xiǎn shén tōng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例句:排灌站一到雨季就大显神通,多大的水一半天也能排尽。
3、大显身手
发音:dà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例句: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大展拳脚”:意思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拳脚”指拳打脚踢之术;武术,泛指武艺。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
大显神通,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xiǎn shén tōng,意思是原为佛教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本领。出自《西游记》。
大显神威:形容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高超本领,显示能力.
出手不凡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也行
声势浩大的成语
【成语】: 浩浩汤汤
【拼音】: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解释】: 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举例造句】: 大江洪河出三峡,下底柱,奔腾冲突于平原之地,浩浩汤汤,莫之能御矣。清·薛福成《论俄罗斯立国之势》
1、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3、鼓角齐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西施学步什么成语
邯郸学步
出自成语: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效颦学步拼音:xiào pín xué bù,简拼:xpxb 效颦学步的解释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成语出处 明
东施效颦
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出 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相关推荐
- 11-13 表示人内心紧张的成语
- 08-12 描述人生要过好每一天的成语
- 08-16 成语什么学什么才
- 08-16 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利益的成语是什么
- 08-11 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
- 12-30 坐等好事怎么用成语表示
- 09-30 一张纸上五行图片猜成语
- 08-16 最后一个字是话字的成语有哪些
- 08-16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的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