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开头是冲的成语
第一个字开头是冲的成语
冲锋陷阵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冲口而出 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冲风冒雨 指不避风雨之苦。
冲风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锐 犹言冲锋陷阵。
冲冠发怒 形容极为愤怒。
冲冠怒发 形容极为愤怒。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
冲云破雾 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冲州过府 指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冲冠发怒
[ chōng guàn fā nù ]
基本解释
形容极为愤怒。
详细解释
【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出自】: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冲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气冲斗牛
[ qì chōng dǒu niú ]
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斗宿,南斗七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解释】: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出自】: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示例】: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成语】: 樽俎折冲
【拼音】: zūn zǔ zhé chōng
【解释】: 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
【出处】: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怒气冲冲、
横冲直撞、
冲锋陷阵、
气冲斗牛、
首当其冲、
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飞冲天、
冲州撞府、
冲口而发、
东冲西突、
壮发冲冠、
冲冠眦裂、
冲昏头脑、
冲云破雾、
怒气冲霄、
折冲之臣、
折冲万里、
火光冲天、
折冲樽俎、
四冲八达、
栖冲业简、
厌难折冲、
冲坚毁锐、
气冲霄汉、
飞必冲天、
直冲横撞、
冲漠无朕、
冲风冒雨、
左冲右突、
冲风之末
冲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冲锋陷阵
冲昏头脑
冲口而出
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冲风冒雨
指不避风雨之苦。
冲风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锐
冲冠怒发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冲坚毁锐
冲云破雾
冲州过府
冲州撞府
含冲的四字成语
【怒气冲冲】
〈释义〉冲冲: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怒气冲天】
〈释义〉愤怒的情绪极为高涨,如往天上直冲。
〈岀处〉元•杨显之《潇湘雨》。
怒气冲冲,怒火冲天,横冲直撞,冲锋陷阵和一飞冲天等等。冲的意思有冲撞,引申为对、向着,又引申为针对、凭借。冲由水流流动的冲,又有了水的冲击、冲洗的意思,重要的关隘也称为要冲。
横冲直撞、怒气冲冲、一飞冲天、冲锋陷阵等
冲是多音字(chōng、chò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冲有两个本义,一是表示水流涌动,另一个是交通要道。
往前冲的成语
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等。勇往直前,汉语成语,拼音是 yǒng wǎng zhí qián,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出自《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勇往无前意思是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无前是指无人能居其前。谓不畏艰险,十分勇猛而居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无所畏惧、锐意进取、马不停蹄、奋勇向前、自告奋勇。
反义词: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缩手缩脚、畏缩不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踌躇不前、踌躇不安、谨小慎微。
奋勇向前,奋不顾身,
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等
描写人第一个冲上前线的成语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出自《三国志•公孙瓒传》。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走在群众前面。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冲锋陷阵: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出自《北齐书•崔暹传》。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
答案是首当其冲。
【成语】: 首当其冲
【拼音】: shǒu dāng qí chōng
【解释】: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 《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举例造句】: 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拼音代码】: sdqc
【近义词】: 一马当先
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挺身而出、自告奋勇
冲在前面带头干三字成语
应该是“冲锋陷阵”。冲锋陷阵(拼音:chōng fēng xiàn zhèn)是一个成语,冲锋陷阵指向敌人冲击,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成语出处,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常为前锋,陷阵溃围。”
运用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五四:“明天,明天,他必须作点什么,刀山油锅都不在乎,今天他可得先好好的睡一大觉;养足了精神,明天好去冲锋陷阵!可是,他睡不着。”
没有三字成语,只有三字词语,如:领跑者,领路人,领头羊,开拓者,领军人,先行者……
冲在前面带头干的四字成语有:
一马当先,一路向前,一路领先……

形容船在海上航行的成语
长风破浪
cháng fēng pò làng
也作:乘风破浪
褒贬色彩: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
释义:
长风:强劲的风势。驾驶着帆船,乘着风势,冲开浪头前进。
比喻:
比喻抱负着远大理想,朝着目标乘势前进。也指奋勇向前或事业迅猛发展。
例句:
轮船在辽阔的大海中长风破浪快速前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长风破浪,奋勇前进。
出处:
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梁·沈约·《宋书·宗悫传》
引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一)》
长风破浪,溺群魔于不二之门;大山出云,茂正法于说三之圃。
宋·钱俨·《建传教院碑铭》
近义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反义词:畏缩不前、苟且偷安
形容温柔的成语有哪些
1温柔的成语
1、秀色可餐 温文尔雅 温柔敦厚 甜言软语
2、甜言媚语 小家碧玉 小巧玲珑 温情脉脉
3、似水柔情 倾国倾城 柔媚娇俏 豆蔻年华
4、柔能克刚 温情蜜意 沉鱼落雁 轻言细语
5、小鸟依人 亭亭玉立 柔情蜜意 柔心弱骨
6、闭月羞花
温柔的成语解释
1、似水柔情: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2、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3、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4、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5、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6、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作主语、宾语;指甜蜜的话语。
7、心软意活:软富有同情心。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8、温情蜜意: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
9、软玉娇香: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10、玉软香温: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温:温和。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11、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12、温情脉脉:脉脉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作定语、状语;带讽刺意味。
13、甘言媚词:甘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
14、温柔体贴:温顺关怀体贴。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15、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16、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17、软谈丽语: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8、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19、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20、温香软玉:温:温和;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21、柔风甘雨: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天气。
22、风娇日暖:娇阳光温暖。作谓语、定语;用于天气等。
23、温情蜜意: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4、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
25、温情密意:指情意温柔亲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6、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作主语、宾语;指骗人开心的话。
27、温情密意:指情意温柔亲密。
28、阴柔害物:阴内心里阴险狠毒。
29、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作宾语、状语;指人的语气。
30、能刚能柔:刚:刚强;柔:温和。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31、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32、能柔能刚:柔:温和;刚:刚强。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33、软香温玉: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34、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5、柔情蜜意:温柔甜蜜的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36、惠风和畅:惠使人感到温暖、舒适。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37、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38、婉婉有仪:婉婉:温顺的样子。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39、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40、月色溶溶: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41、心慈面软:软:柔和、温和。形容为人和善。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和善。
42、山温水软:温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43、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44、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45、敦诗说礼:敦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作谓语、定语;指注重精神等。
46、外强内温:外表刚强,内里温柔。
47、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性格。
48、温润而泽: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有几个形容温柔的成语如下:
1. 柔情似水:形容一个人的柔情似水,非常温柔。
2. 柔若无骨:形容一个人的骨骼柔软,非常温柔。
3. 温柔体贴:形容一个人的举止温柔,关怀体贴。
4. 柔中带刚:形容一个人柔软的一面,但仍然有一定的坚定和勇气。
其中,第一二个成语形容的是某个人的特质,第三四个成语则强调了行为表现。
形容温柔成语有: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心平气和,柔情侠骨,柔情蜜意,蕙质兰心,似水柔情,温情脉脉,柔媚娇俏,小家碧玉。温柔体贴,含情脉脉。
温柔体贴,汉语成语。拼音:wēn róu tǐ tiē。解释:温顺关怀体贴。
丿含情脉脉,出自唐·李德裕《二芳丛赋》,表示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柔情似水、倾国倾城、豆蔻年华、
柔媚娇俏、闭月羞花、小家碧玉、
小鸟依人、亭亭玉立、柔情蜜意、
软香温玉、
形容温柔: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有很多形容温柔的成语,比如温文尔雅、柔情似水、娴静淡雅、温馨如玉等等。
这些成语都能很好地表达出柔和、温暖、体贴等温柔的情感和气质。
在中华文化中,温柔一直被视为美德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性格品质,也是一种社交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和相处。
因此,学会温柔待人、用温柔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对我们的人生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双手赞成打个成语
谜面:双手赞成打个成语,
谜底:多此一举。
举双手赞成和举一只手赞成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举双手,就成了多此一举。
【成语】: 多此一举
【拼音】: duō cǐ yī jǔ
【解释】: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举。”
【近义词】: 画蛇添足
【反义词】: 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歇后语】: 八擒孟获;大白天掌灯
【灯谜】: 双手赞成。
单手赞成就行了,那双手赞成就是多举一只手,所以成语是:
多此一举
[释义]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语出] 清·侯方域《南省策》:“以愚意论之;……此二 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1.双手赞成的成语有拍手称快
2.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3.详细解释
1. 【解释】: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2.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什么不接的成语
青黄不接、风马不接、后手不接、
1、青黄不接
【解释】青:田里的青苗。黄:已成熟的谷物。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暂时的缺乏。
【出自】:元·官修《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近义词】:青黄未接、难以为继、半青半黄
【译文】:近一段时间以来,正是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的时候,各地粮食价格日渐高涨。
2、风马不接
【解释】: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出自】:宋·沈约《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译文】:凡饯行送别,一定要有交情才行,我和殷仲文并没有来往,所以没有理由陪同从侍。
3、后手不接
【解释】: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大凡饯行送别,一定要有交情才行,下官和殷仲文没有来往,就不陪同从侍了。"
【译文】:凡是饯行送别的,一定要有交情才行,下官和殷仲文没有来往,就不陪同侍从了。
扩展资料:
半青半黄
【解释】: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出自】:朱熹·《朱子全书·学》:“今既要理会,也要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译文】:现在既然要领会,也要推敲取透,不要时机还没有成熟,下尾都不成功。
青黄未接
【解释】: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黄不接”。
【出自】: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译文】:百姓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吃在常平的十家中有九家。
是成语:青黄不接,
释义
基本
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
古义
原指陈粮已经吃完,而新谷尚未成熟,发生粮荒。
今义
后比喻人力、物力、财力等暂时中断,一时接继不上。
例句
要提高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
我现在青黄不接,资金周转不灵,想向你借点钱。
青黄不接
造句
5、在以前,有时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际,政府还要徵粮,结果大家的生活更加困难。
6、目前国内遇到高科技研究人材青黄不接的窘况,只好引聘国外专家来补充
【成语】: 兵不接刃
【拼音】: bīng bù jiē rèn
【解释】: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 《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拼音代码】: bbjr
没有什么不接的成语。只有含不和接的成语,分别为:美中不足,不刊之论,不安于室,不安本分,不安其室,不拔之志,不拔之策,不拔一毛,不败之地,不白之冤,不卑不亢,不寒而栗,不择手段,不绝于耳,不可思议,不共戴天。
接人待物,接不上茬,接踵而至,再接再厉,连三接五,移花接木,应接不暇,待人接物,交头接耳,接风洗尘。
相关推荐
- 08-11 肉狗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 08-11 北方的天气能养梅花吗
- 08-11 对虾养殖成本利润
- 08-11 养殖场水处理设备有哪些?该如何选择
- 08-1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出来做什么工作
- 08-11 浴霸灯泡和养殖取暖灯泡有什么分别
- 08-11 养殖肉鸽的市场行情怎么样
- 08-11 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哪个品牌的不错
- 08-11 野生桂鱼和养殖桂鱼,外观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