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泰什么处什么任四字成语

李杰 发布于:2024-07-24 编辑于:2025-05-02 21:53:39 11642

泰什么处什么任四字成语

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泰什么自什么的成语

泰然自若,泰然自得

“泰什么自什么”的成语是什么

泰然自得

释义:泰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泰然自得。”

释义:吃着粗粮喝着水,穿着粗布衣裳,人们都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但是杨柯泰然自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泰然自若: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时,不以为意,神情如常。能沉着镇静;不慌不乱。

反义词: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个泰是什么成语

答:泰然自若,三阳开泰,稳如泰山,泰山压顶,这些就一个泰字的成语,但这类成语不多,比较少,泰山石敢当。

泰什么处什么任四字成语

形容船在海上航行的成语

长风破浪

cháng fēng pò làng

也作:乘风破浪

褒贬色彩: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

释义:

长风:强劲的风势。驾驶着帆船,乘着风势,冲开浪头前进。

比喻:

比喻抱负着远大理想,朝着目标乘势前进。也指奋勇向前或事业迅猛发展。

例句:

轮船在辽阔的大海中长风破浪快速前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长风破浪,奋勇前进。

出处:

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梁·沈约·《宋书·宗悫传》

引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一)》

长风破浪,溺群魔于不二之门;大山出云,茂正法于说三之圃。

宋·钱俨·《建传教院碑铭》

近义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反义词:畏缩不前、苟且偷安

抢功劳推责任成语

贪天之功(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贪天之功”的原义是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贬义。

比喻声势雄壮浩大的成语

1、浩浩荡荡 读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龙威虎震 读音: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3、鼓角齐鸣 读音:gǔ jiǎo qí míng 释义: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4、壮气吞牛 读音:zhuàng qì tūn niú 释义: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5、钢筋铁骨 读音:gāng jīn tiě gǔ释义: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6、豪言壮语 读音:háo yán zhuàng yǔ 释义: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7、翻江倒海 读音:fān jiāng dǎo hǎi 释义: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8、气壮河山 读音:qì zhuàng hé shān 释义: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9、壮气淩云 读音:zhuàng qì líng yún 释义: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10、龙鸣狮吼 读音:lóng míng shī hǒu释义: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形容“动作流畅”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一气呵成

【拼音】: yī qì hē chéng

【解释】: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2、【成语】: 行云流水

【拼音】: xíng yún liú shuǐ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3、【成语】: 挥洒自如

【拼音】: huī sǎ zì rú

【解释】: 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出处】: 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4、【成语】: 运用自如

【拼音】: yùn yòng zì rú

【解释】: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出处】: 清·梁启超《开明专政论》:“幅员稍狭,故得厉行自制,而运用自如。”

5、【成语】: 得心应手

【拼音】: dé xīn yìng shǒu

【解释】: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