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形容说话没有分量的成语有哪些

李娜 发布于:2024-07-24 编辑于:2025-05-03 18:05:03 31516

形容说话没有分量的成语有哪些

人微言轻,形容一个身份地位低,所以说出的话也没有分量,还有轻于鸿毛,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份低,没有价值,还有无精打采,形容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很差

人微言轻微不足道,信口开河,人微言贱,信口雌黄,理屈词穷

形容“职位低说话无份量”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职位低说话无份量”的成语如下: 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2.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3.不值一提 [ bù zhí yī tí ]:不值得提起。 4.人微权轻 [ rén wēi quán qīng ]:微:低下。 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5.人微言贱 [ rén wēi yán jiàn ]:犹言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6.人微望轻 [ rén wēi wàng qīng ]:指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形容没有地位说话没有分量的成语

人微言轻

成语拼音:rén wēi yán qīng

成语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2、身微言轻

成语拼音:shēn wēi yán qīng

成语解释: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成语出处:《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3、身轻言微

成语拼音:shēn qīng yán wēi

成语解释: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成语出处:《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4、微不足道

成语拼音: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5、贩夫皂隶

成语拼音:fàn fū zào lì

成语解释: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王古鲁《本书<二刻拍案惊奇>的介绍》:“金的所以腰斩《水浒》修改《水浒》,为的是不愿‘贩夫皂隶都看’。”

形容人说话没人听的成语

人微言轻:意思是指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出自北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

人微权轻:意思是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位卑言轻:意思是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被人重视。

这个成语就是人微言轻。

人微言轻,唯唯诺诺,轻声细语

人微言轻,微不足道,人微权轻,人微言贱。

形容说话少很金贵的成语

不言不语 ,罕言寡语,少言寡语,

片言只语,三言两语 ,一言半语 ,一言两语,不言不语、噤若寒蝉、沉默寡言、寡言少语、一言不发、一语千金、闭口不谈、绝口不提、闷声不响、一声不吭、三缄其口、缄口不言、罕言寡语,少言寡语、沉默寡言, 少言寡语 , 沉默寡言 ,只言片语,一言不发,无声无息

答:惜墨如金。(形容说话少很金贵)

详细解释:

发音

xī mò rú jīn

释义

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近义

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惜墨若金字斟句酌

反义

连篇累牍拖泥带水洋洋洒洒

一言九鼎、一字千钧可形容说话少很金贵。

解释:

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2、一字千钧: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一字千金,金口玉言,一诺千金…………

惜字如金,一语千金,惜墨如金。

说话有分量成语

1、三人成虎

[解释]

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 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

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手一挨近就感觉热 , 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 侃 侃 ” 本 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

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过分夸赞的言辞。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

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

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17、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18、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憎恨等。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19、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20、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不能被写作“昨日黄花”。

21、评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常被错用于中性评议。

22、七月流火

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属望文生义。

23、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也形容本领大,技艺高超。常被误用于表示气势宏伟。

24、弹冠相庆

指一人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25、期期艾艾

形容人口吃。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26、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常被与“无可非议”误用。

27、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常被与“无可厚非”误用。

28、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不可与“不翼而飞”混淆。

29、目无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易被误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30、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常被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31、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常被误解为“危险”的意思而误用。

32、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33、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34、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常与“息息相关”误用。

35、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能与“不以为然”混淆。

36、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常被误用于形容客观情况之危。

37、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涌向某处(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无一人。

38、瓜田李下

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9、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常被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40、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41、如坐春风

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景物”无关。

42、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3、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被误解为“没有成功”。

44、曾几何时

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45、糟糠之妻

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46、久假不归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47、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48、不忍卒读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49、一文不名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50、求全责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51、身无长物

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常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52、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样。常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53、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54、胸无城府

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代人处事的心机。形容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55、罪不容诛

其罪行之大,即使杀了都不能抵偿。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56、师心自用

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57、安土重迁

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常被误解为反义。

58、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59、不胜其烦

烦琐得让人受不了。常与“不厌其烦”误用。

60、耳提面命

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以下是一些形容说话有分量的成语:

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非常重,形容说话极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诺千金:诺言的价值非常高,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有力,也用来形容说话有力。

掷地赋声:形容说话有分量、有气势,也形容说话有力。

落地有声:形容说话有力,也形容说话有分量。

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说服力,让人信服。

言之有物:形容说话内容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言之有理:形容说话有道理,让人觉得正确而有说服力。

言之有情:形容说话充满感情,让人感到真诚和感人。

这些成语都不同程度地形容了说话有分量的形象和特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形容说话没有分量的成语有哪些

合理合法成语

答:你好,合理合法不是成语,它只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合情合理才是成语。

成语名称:合情合理。

发音:hé qíng hé lǐ

释义: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例句:

你的世界人潮拥挤找不到我也合情合理。

近义:

入情入理

反义:

荒谬绝伦牵强附会不近道理不近人情

不是成语

合法合理原则

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它是否合法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 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形容柔和的风的成语

1、和风细雨

【拼音】:hé fēng xì yǔ

【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出自】: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2、惠风和畅

【拼音】:huì fēng hé chàng

【解释】: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风和日丽

【拼音】:fēng hé rì lì

【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自】:唐·无名氏《句》:“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4、风和日暖

【拼音】: fēng hé rì nuǎn

【解释】:风很柔和,阳光暖人。

【出自】:宋·王楙《野客丛书·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

5、风清月白

【拼音】:fēng qīng yuè bái

【解释】:微风清凉,月色皎洁。 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出自】: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成大事成语

丰功伟绩

拼音:

fēng gōng wěi jì

解释: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出处:

宋 周行己《上宰相书》:“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

语法:

丰功伟绩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孙中山先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近义词:

汗马功劳、功名盖世、功标青史、劳苦功高、丰功伟业

反义词:

罪大恶极、滔天大罪、恶贯满盈、寥寥可数、罄竹难书、弥天大罪

千秋大业

【解释】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

鸿业远图

【解释】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厚积薄发 hòu jī bó fā

【解释】: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韬晦待时

释义:指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形容人能成就大事的成语有:

震古烁今、丰功伟绩、劳苦功高、一鸣惊人、一举成名!

第一部成语系的词典是

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是《尔雅》。《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其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

《尔雅》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