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20个易错成语,98%的孩子都会出错
太可怕了,20个易错成语,98%的孩子都会出错
最容易用错的20个成语
1、曾几何时
【解释】: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示例】: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
【误用】: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示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3、久假不归
【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示例】: 图书馆严肃批评了久假不归的读者。
【误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4、五风十雨
【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示例】: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5、走马观花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6、一文不名
【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示例】:毒品害得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7、不忍卒读
【解释】: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示例】: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太凄惨了,一身疾病,孤苦伶仃,流落荒野……让人不忍卒读。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以为贬义词,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9、七月流火
【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10、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11、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2、不学无术
【解释】: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示例】:他不学无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误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13、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14、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5、相敬如宾
【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16、求全责备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17、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8、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9、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20、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成语误用的10大类型
第一类 望文生义 第二类 对象误用
第三类 褒贬颠倒 第四类 语义轻重的误用
第五类 语境不合 第六类 形义相近的误用
第七类 多重含义的误用 第八类 表意重复
第九类 语法功能的误用 第十类 谦敬错位
容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很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不少人凡形容美好事物都用这个成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现在常被扩大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是成语:答非所问,空穴来风,
释义
回答的不是(对方)要问的内容。
例句
见他言辞闪烁、答非所问,就知道其中必有隐情。
听了他这几句答非所问的话,我不知道他是没听清我的问题还是有意在回避。

自渡自愈的成语
自渡自愈的意思就是自我拯救,通过自己的自身努力去面对困难,渡过难关。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成语: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随遇而安,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适应各种环境而并感到了满足,与世无争。
渡人渡己,你帮助了别人,就是给自己结下了善缘,利人利己。
表示老虎威猛的成语有什么
表示老虎威猛的成语有:谈虎色变。
【成语】: 谈虎色变
【拼音】: tán hǔ sè biàn
【解释】: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举例造句】: 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拼音代码】: thsb
【近义词】: 闻风丧胆、心有余悸
【反义词】: 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灯谜】: 论灯谜青出于蓝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有余悸
【英文】: turn pale at the mere mention of a tiger or something terrible
【故事】: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顥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研究学问的人要获得真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表示老虎威猛的成语有:威风凛凛、虎视眈眈、龙腾虎跃、虎狼之威 、威风八面、、如虎添翼、
照猫画虎、
龙化虎变、
龙蟋虎踞、
龙盘虎拏、
龙盘虎拏、养虎遗患、
凤叹虎视、
与虎添翼、与虎谋皮、
除狼得虎、打虎牢龙、鲸吞虎噬、
虎豹之父、
羊入虎群、
龙骧虎步、委肉虎蹊、
龙幡虎纛、杯弓市虎。
合理合法成语
答:你好,合理合法不是成语,它只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合情合理才是成语。
成语名称:合情合理。
发音:hé qíng hé lǐ
释义: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例句:
你的世界人潮拥挤找不到我也合情合理。
近义:
入情入理
反义:
荒谬绝伦牵强附会不近道理不近人情
不是成语
合法合理原则
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它是否合法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 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有什么成语能形容是在某个领域拔尖的
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意指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超群绝伦 chāo qún jué lún: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超凡入圣 chāo fán rù shèng: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相关推荐
- 07-25 描写不放弃的成语
- 07-25 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英语
- 07-25 我感到不舒服的英语
- 07-25 如何手机蓝牙连续播放歌曲
- 07-25 水在不停流淌什么歌曲
- 07-25 有什么好听的霸气的音乐吗
- 07-25 歌曲道别歌原唱
- 07-25 汽车不打火听音乐可以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