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痛恨到极点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痛恨到极点的成语有哪些
咬牙切齿、怒目切齿、怒不可遏、令人发指、誓不两立
一、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自】: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译文】:为什么事咬紧牙齿,吓得犯罪人面色如白纸一样。
二、怒目切齿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自】: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译文】:我听到风声,讨论了所用,于是奋起抵抗衣襟,怒目咬牙切齿。
三、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四、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译文】:盗跖听说后大怒,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头发竖起来。
五、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译文】:秦国所害天下没有比楚国,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这是势不两立。
深恶痛绝深恶:非常厌恶。痛绝:极其痛恨。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不共戴天不共戴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gòngdàitiān,意思是指不愿和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深恶痛绝深恶:非常厌恶。痛绝:极其痛恨。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不共戴天不共戴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gòng dài tiān,意思是指不愿和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形容非常痛恨的成语有:
1、痛心疾首2、咬牙切齿3、恨之入骨4、疾之如仇5、深恶痛绝1、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形容痛恨(痛心遗憾)到极点,悲伤到极点。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咬牙切齿——【yǎo yá qiè chǐ】,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3、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解释】: 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4、疾之如仇——【jí zhī ruò chóu 】, 意思是嫉恨他人如同仇敌。出处:《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5、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深恶:非常厌恶。痛绝:极其痛恨。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出处: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意思是憎恶的成语有哪些
忿世嫉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愤时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愤世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出处: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形容很厌恶的成语
1.面目可憎
【拼音】: miàn mù kě zēng
【解释】: 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2.令人作呕
【拼音】: lìng rén zuò ǒu
【解释】: 呕:恶心,想吐。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3. 贫嘴薄舌
【拼音】: pín zuǐ bó shé
【解释】: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4.深恶痛诋
【拼音】: shēn wù tòng dǐ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5.深恶痛疾
【拼音】: shēn wù tòng jí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答:有恨之入骨,形容厌恶到了极点,已经深入骨髓。咬牙切齿、怀恨在心、深恶痛绝、深恶痛嫉、嗤之以鼻等都是表达很厌恶的成语。
痛恨至极因为这个词语强调情感极度厌恶,甚至达到了痛苦的程度,比如对于某些不可容忍的行为或事物,人们有时会使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内心的极端不满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憎恶不已、恨之入骨等,来描述强烈的厌恶情感。
憎恶不已因为这个成语可以形容非常厌恶、反感某个人或事物,表示情绪非常强烈。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令自己憎恶不已的事情,这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除了憎恶不已,还有一些相似的成语,比如深恶痛绝、厌弃不已、嫌恶不已等等。
它们都可以用来形容非常强烈的反感情绪。
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语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答:形容很厌恶的成语如下:
1、
爱生恶死[ ài shēng wù sǐ ]
释义: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2、
丑态毕露[ chǒu tài bì lù ]
释义: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形容很厌恶的成语有哪些
当人们对某人痛恨至极时,用什么成语
用这样的成语咬牙切齿,恨入骨髓,无法容忍,怒目圆睁,生吞活剥,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火冒三丈,怒火满腔,置之死地,除之后快,大卸八块,拳打脚踢,千刀万剐,恨之入骨,深恶痛疾,深恶痛绝,不共戴天,深仇大恨,血海深仇,狭路相逢,睚眦必报,报仇雪恨。
1恨之入骨2. 咬牙切齿3.恨如头醋4.疾首蹙额5.愤世嫉恶6.恨之切骨

充分显露自已的本领的成语是什么
1、技压群芳:指人技高一筹或技艺超群;
2、锋芒毕露: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漏出来;
3、大展拳脚:找到合适的环境,是有抱负的人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4、大显神威:形容充分显现出自己的高超本领,自己的本事;
5、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本领和身手。
成语应该是大显身手
大显身手
拼音:
dà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语法:
大显身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猜成语,大海上一个楼字,天上有弯月
海市蜃楼,大海上一个楼字,为“海市”,它是一种光学现象,由月亮的光折射而成。【读音】hǎi shì shèn lóu【解释】比喻虚幻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海市蜃楼,(又称“蜃气楼”、“蜃楼”、“蜃景”、“蜃气楼台”、“海市”等)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在大气科学中称为蜃景。古人认为是蜃吐出的气息。【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缥缈。【歇后语】大戈壁做鬼脸 —— 海市蜃楼。【英文中的意思】英文中的这个字源自拉丁文的mirare,再经由法文的mirage而来,意思是“看见的奇景”,也就是海市蜃楼。这与“mirror”(镜子)和“to admire”(欣赏)有着相同的字根。【出处】: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事例】:
1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因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而被誉为“人间仙境”。
2 海市蜃楼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
3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4 连海市蜃楼都不足为奇,那什么才算是天下奇观呢?
5 今夜且让我们来筑梦,纵是海市蜃楼也无妨。【现代记录】2011年5月10日,广州塔又现“空中皇冠”奇景, 专家称是海市蜃楼。2011年5月9日下午4时左右,海口市沿海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2012年5月2日下午,一阵大雨过后,在广东汕头中环大厦西北方向天空出现连绵起伏的山脉,而平时在该角度望去是看不到山的,所以应是海市蜃楼现象。2015年10月,武宁县海市蜃楼的组图被网友们疯转。照片中,在延绵的山脉上方出现两栋高楼大厦,仿佛屹立在云端,令人惊叹。几栋楼房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直到天色逐渐变暗后消失。
西施学步什么成语
邯郸学步
出自成语: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效颦学步拼音:xiào pín xué bù,简拼:xpxb 效颦学步的解释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成语出处 明
东施效颦
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出 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关于海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浩如烟海
hào rú yān hǎi
褒贬色彩中性
结构述补
浩:广大,繁多;烟海:雾气弥漫的大海。形容数量、内容浩繁众多,无法计算。多用以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
例句
从浩如烟海的明、清两代档案中筛选出来的这部分史料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完成编辑工作,即将陆续出版。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填词:浩如烟海
例句:从诗经到楚辞,从诸子百家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关推荐
- 08-13 形容熟悉人的成语
- 09-0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包含的成语是什么
- 09-08 表示站在高处向远看的四字成语一一高什么远什么
- 08-31 戏可以组什么词成语
- 08-14 成语六种常见误用类型
- 08-14 有哪些成语已经不忍直视了
- 08-19 跟无人知晓差不多的成语
- 08-11 猜成语俩个大字连在一起是啥成语
- 08-14 一点也不迟疑,形容非常坚决。根据意思写成语
- 08-17 守株待兔是成语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