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越战越勇类似的成语

李志明 发布于:2024-07-20 编辑于:2025-05-03 05:17:13 11451

越战越勇类似的成语

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

【注释】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举例】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民国演义》第三回)

【近义词】

百折不回、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反义词】

知难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废

【谜语】

越是艰苦越向前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

【英文翻译】

indomitable

【历史故事】

东汉时期司徒长史桥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同强盗作斗争,建议朝廷颁布律法杜绝绑架事件。因弹劾南阳太守盖升而辞官回乡,深得曹操的赏识,称他“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奇之风。”

如果找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越的类似词语,有: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越来越强…

如果找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的成语,有:美伦美奂,大江大河,难兄难弟…

自由自在,不屈不挠,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声不响,不闻不问,不知不觉,不冷不热,不离不弃,不慌不忙,不三不四,不言不语

越挫越勇,越做越好,越看越美

百屈不挠是成语吗

百屈不挠不是成语,百折不挠是成语。

百折不挠: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详细解释

1.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2. 【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3. 【示例】: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

百屈不挠不是成语,百折不挠是成语,意思是不曲服,不放弃努力。

描写身残志坚逆境的成语

1.锲而不舍 2.九死不悔 3.木人石心 4.百折不挠 5.不屈不挠 6.傲然挺立 7.百炼成钢 8.不挠不折 9.百折不摧 10.百折不回 11.百折不挠 12.百折不屈 13.砥柱中流 14.钢筋铁骨 15.刚毅木讷 16.刚中柔外 17.弘毅宽厚 18.坚定不移 19.疾风劲草 20.铁壁铜山 21.铜山铁壁 22.咬钉嚼铁 23.真金不怕火炼 24.中流砥柱 25.柱石之坚 26.铮铮铁骨 27.铮铮铁汉

自强不息

拼音:

[ zì qiáng bù xī ]

释义: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例句: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近义:

励精图治

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坚持不渝、坚守不渝、坚定不移

坚强不屈、自强不息、拈轻怕重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知难而进

自食其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英雄本色

钢筋铁骨、志坚行苦、坚如磐石

人尽其才、傲然挺立、百折不摧

百炼成钢、百折不屈、九死不悔

形容身残志坚逆境的词语有:身残志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识途、老当益壮、浴血奋战、志存高远、铮铮铁骨等等。

和百折不挠相同的成语

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 基本释义 折:挫折;挠:弯曲。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出 处 汉·蔡邕《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近义词 坚定不移 至死不屈 死灰复燃 坚韧不拔 宁死不屈 百折不回坚贞不屈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反义词 一蹶不振 知难而退 因噎废食 半途而废
越战越勇类似的成语

动一下牵动一身是什么成语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牵一根头发就带动整个身体。比喻触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拼音[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出处: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近义词:满盘皆输,一着不慎。

例句:单纯地讲,几颗螺丝钉的确算不了什么,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这几颗螺蛳钉,机器就动不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意思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出处

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宋·苏轼《成都大悲阁记》:“吾头发不可胜数,而身之毛孔亦不可胜数,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

形容舞蹈跳的好的四字成语

1、婀娜多姿

2、舞姿妙曼

3、神形兼备

4、鸾回凤翥

5、身段优美

6、轻盈优美

7、羽衣蹁跹

8、歌莺舞燕

9、清歌曼舞

10、凤歌鸾舞

11、舞姿优美

12、抃风舞润

13、伯歌季舞

14、长袖善舞

15、楚舞吴歌

16、吹弹歌舞

17、凤舞龙飞

18、凤仪兽舞

19、鼓舞欢忻

20、鸡鸣起舞

21、眉飞色舞

22、妙舞清歌

23、翩翩起舞

24、鹊笑鸠舞

25、神飞色舞

26、摇曳生姿

27、美不胜收

28、眉目传神

29、韵味十足

30、衣袂飘飘

31、舞姿柔美

32、丰姿绰约

33、矫若惊龙

34、不舞之鹤

35、美观大方

36、矫若惊龙

37、清歌雅舞

38、神采奕奕

39、神采飞扬

40、神魂颠倒

41、神态自若

42、神气十足

43、身怀绝技

44、歌台舞榭

45、舞衫歌扇

46、喜跃扑舞

一、婆娑起舞

白话释义:形容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

二.婀娜多姿 [ē nuó duō zī]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三、凤歌鸾舞 [fèng gē luán wǔ]

宋·赵善括《醉蓬莱》词:“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神鸟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四、鸾回凤翥 [luán huí fèng zhù]

前蜀·牛希济《临江仙》:“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

形容舞姿优美。

五、矫若游龙 [jiǎo ruò yóu lóng]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什么山和海可以移动打一成语

山和海可以移动打一成语,例如:移山倒海

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例句:只要团结起来,我们老百姓也能移山倒海。

近义词: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瞒山过海

瞒山过海形容投机取巧,不按实际情况参加比赛或完成任务!

比如,在期末的体育考试中,小明瞒山过海,终于勉强及格。那你小明不爱参加体育活动,每当体育课时间,他都在屋里完成其他的作业。不跑步。不锻炼!体育老师经常找小明谈心,但是都无济于事。

形容孝心的成语

一、老莱娱亲 [ lǎo lái yú qīn ]

1.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2. 【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3. 【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鲁迅《朝花夕拾·》

二、孝悌忠信 [ xiào tì zhōng xìn ]

1.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2.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3. 【示例】:人以~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三、孝子贤孙 [ xiào zǐ xián sūn ]

1. 【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2. 【出自】: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这样的成语可以是:

戏彩娱亲:释义:比喻孝养父母。出处:《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例句:《戏彩娱亲》讲述老莱子奉养二亲的孝行。

1.尊老爱幼

读音: [ zūn lǎo ài yòu ]

释义: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2、扶老携幼

读音;[ fú lǎo xié yòu ]

释义: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 处:《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孟尝)君道中。

3、孝子慈孙

读音: [ xiào zǐ cí sūn ]

释义: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 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