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满不情愿是成语吗

杨广涛 发布于:2024-07-19 编辑于:2025-05-03 22:05:12 25341

满不情愿是成语吗

不是,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勉为其难。

勉为其难

拼音:

miǎn wéi qí nán

解释: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语法:

勉为其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作自谦词。

示例:

可是,情况尚不分明,我怎样迎敌?好吧,勉为其难吧。(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四章)

近义词:

强人所难

反义词:

游刃有余

满不情愿(应该是蛮不情愿)不是成语,是词语。

形容完全出于自愿一点也不勉强是什么成语

形容“完全出于自愿,一点也不勉强”的成语是心甘情愿、义无反顾、愿打愿挨、何乐不为、死心塌地。

1、心甘情愿【xīn gān qíng yuàn】: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造句:姐姐大学毕业后,心甘情愿到山区当一名教师。

2、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造句:认准了目标,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奋斗。

3、愿打愿挨【yuàn dǎ yuàn āi】:指没有任何不情愿,心里完全愿意。造句: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4、何乐不为【hé lè bù wéi】: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造句:这件事有益于群众,又有益于自己,何乐不为呢?

5、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造句:对那些死心塌地的犯罪分子,必须严惩。

心甘情愿

解释:

形容完全出于自愿,不是别人强求的,一点也不勉强。表示是很乐意的。

形容能忍耐痛苦的成语

甘心忍受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成语吞声忍泣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成语含垢忍辱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成语含羞忍耻含、忍:忍受。指忍受羞辱。

成语忍辱含垢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成语忍辱含羞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成语忍饥受冻忍受饥饿与寒冷,形容生活贫困窘迫

成语忍饥受渴忍受饥渴。形容极其艰难、贫困,苦苦度日。

成语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成语含垢忍污指忍受耻辱。同“含垢忍耻”。

成语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成语忍耻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成语负诟忍尤忍受指责和怨恨。

成语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成语含冤受屈遭受委曲,忍受冤枉。同“含冤负屈”。

成语小受大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成语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成语含垢忍耻指忍受耻辱。

成语含污忍垢指忍受屈辱。

成语含羞忍辱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吃苦耐劳:能够承受艰难困苦和辛劳。

任劳任怨:形容人做事热心负责,不辞劳苦,不怕嫌怨。出自《明史第二五三卷 王应熊传》:“陛下焦劳求治,何一不倚信群臣,乃群臣不肯任劳任怨,致陛下万不获已,权遣近侍监理。”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含辛茹苦形容受尽各种辛苦。

饱经风霜:形容历经许多艰辛困苦。

卧薪尝胆: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出自《吴越春秋》:“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 吴。”

忍辱负重:忍受羞辱,以负重任。出自《三国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应该是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 忍辱负重

【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举例造句】: 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拼音代码】: rrfz

【近义词】: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反义词】: 忍无可忍

【歇后语】: 骆驼挨鞭子;好马遭鞭子

【灯谜】: 好马遭鞭子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能够承担重任

【英文】: endure humili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important mission

【故事】: 东汉末年,孙权夺取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十分气愤,调集大批人马亲自东征东吴,连拔东吴数城。孙权只好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全力抵抗,由于陆逊资历不深,很多将领不服他统率,他说君主看中他能忍辱负重担此大任,你们得听从指挥。

1.哀痛欲绝

成语释义: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黯然神伤

成语释义: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3.黯然销魂

成语释义: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4.悲不自胜

成语释义: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5.悲从中来

成语释义:中:内心。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关于不甘心的成语有哪些

表达不甘心的成语有:

不安本分、不甘雌伏、不甘后人、不甘寂寞、不甘示弱、不羁之民、你追我赶。

1、不安本分

【拼音】 bù ān běn fèn

【解释】 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2、不甘雌伏

【拼音】 bù gān cí fú

【解释】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3、不甘后人

【拼音】 bù gān hòu rén

【解释】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4、不甘寂寞

【拼音】 bù gān jì mò

【解释】甘:甘心;寂寞:孤寂、冷落。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5、不甘示弱

【拼音】bù gān shì ruò

【解释】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6、不羁之民

【拼音】 bù jī zhī mín

【解释】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7、你追我赶

【拼音】 nǐ zhuī wǒ gǎn

【解释】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不甘后人

bù gān hòu rén

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不甘后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不甘落后的行为与思想。

在劳动中,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后人。

争先恐后、力争上游、不甘示弱

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甘居中游

是成语:不甘寂寞,

释义

甘:自愿;寂寞:冷落孤独。不情愿、不甘心受到冷落或置身事外。多指急于参与或急于表现自己。

例句

他总是不甘寂寞,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他不是那种不甘寂寞的人,退休以后在家读书习字,享起了清福。

成语:不甘落后

造句:1、只要你有决心,不甘落后,努力奋斗,人生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2、在与别人的竞争中,他始终不甘落后,最终他脱颖而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满不情愿是成语吗

形容船在海上航行的成语

长风破浪

cháng fēng pò làng

也作:乘风破浪

褒贬色彩: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

释义:

长风:强劲的风势。驾驶着帆船,乘着风势,冲开浪头前进。

比喻:

比喻抱负着远大理想,朝着目标乘势前进。也指奋勇向前或事业迅猛发展。

例句:

轮船在辽阔的大海中长风破浪快速前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长风破浪,奋勇前进。

出处:

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梁·沈约·《宋书·宗悫传》

引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一)》

长风破浪,溺群魔于不二之门;大山出云,茂正法于说三之圃。

宋·钱俨·《建传教院碑铭》

近义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反义词:畏缩不前、苟且偷安

形容温柔的成语有哪些

1温柔的成语

1、秀色可餐 温文尔雅 温柔敦厚 甜言软语

2、甜言媚语 小家碧玉 小巧玲珑 温情脉脉

3、似水柔情 倾国倾城 柔媚娇俏 豆蔻年华

4、柔能克刚 温情蜜意 沉鱼落雁 轻言细语

5、小鸟依人 亭亭玉立 柔情蜜意 柔心弱骨

6、闭月羞花

温柔的成语解释

1、似水柔情: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2、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3、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4、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5、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6、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作主语、宾语;指甜蜜的话语。

7、心软意活:软富有同情心。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8、温情蜜意: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

9、软玉娇香: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10、玉软香温: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温:温和。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11、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12、温情脉脉:脉脉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作定语、状语;带讽刺意味。

13、甘言媚词:甘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

14、温柔体贴:温顺关怀体贴。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15、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16、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17、软谈丽语: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8、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19、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20、温香软玉:温:温和;软:柔和;香、玉: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21、柔风甘雨: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天气。

22、风娇日暖:娇阳光温暖。作谓语、定语;用于天气等。

23、温情蜜意: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4、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

25、温情密意:指情意温柔亲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26、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作主语、宾语;指骗人开心的话。

27、温情密意:指情意温柔亲密。

28、阴柔害物:阴内心里阴险狠毒。

29、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作宾语、状语;指人的语气。

30、能刚能柔:刚:刚强;柔:温和。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31、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32、能柔能刚:柔:温和;刚:刚强。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33、软香温玉: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34、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5、柔情蜜意:温柔甜蜜的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36、惠风和畅:惠使人感到温暖、舒适。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37、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38、婉婉有仪:婉婉:温顺的样子。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39、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40、月色溶溶: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41、心慈面软:软:柔和、温和。形容为人和善。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和善。

42、山温水软:温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43、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44、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45、敦诗说礼:敦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作谓语、定语;指注重精神等。

46、外强内温:外表刚强,内里温柔。

47、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性格。

48、温润而泽: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有几个形容温柔的成语如下:

1. 柔情似水:形容一个人的柔情似水,非常温柔。

2. 柔若无骨:形容一个人的骨骼柔软,非常温柔。

3. 温柔体贴:形容一个人的举止温柔,关怀体贴。

4. 柔中带刚:形容一个人柔软的一面,但仍然有一定的坚定和勇气。

其中,第一二个成语形容的是某个人的特质,第三四个成语则强调了行为表现。

形容温柔成语有: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心平气和,柔情侠骨,柔情蜜意,蕙质兰心,似水柔情,温情脉脉,柔媚娇俏,小家碧玉。温柔体贴,含情脉脉。

温柔体贴,汉语成语。拼音:wēn róu tǐ tiē。解释:温顺关怀体贴。

丿含情脉脉,出自唐·李德裕《二芳丛赋》,表示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柔情似水、倾国倾城、豆蔻年华、

柔媚娇俏、闭月羞花、小家碧玉、

小鸟依人、亭亭玉立、柔情蜜意、

软香温玉、

形容温柔: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有很多形容温柔的成语,比如温文尔雅、柔情似水、娴静淡雅、温馨如玉等等。

这些成语都能很好地表达出柔和、温暖、体贴等温柔的情感和气质。

在中华文化中,温柔一直被视为美德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性格品质,也是一种社交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和相处。

因此,学会温柔待人、用温柔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对我们的人生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顺的成语和祝福语

形容顺的成语和祝福语有“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 yī fān fēng shùn ]

基础释义

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详细释义

【解释】: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自】: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示例】: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

◎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 应天顺人

【拼音】: yìng tiān shùn rén

【解释】: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出处】: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拿着弓箭跟剑的成语

剑拔弩张jiànbánǔzhāng[释义]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语出] 南朝·梁·袁昂《书评》:“梁鹄书如龙威虎振;剑弩拔张。”

[正音] 弩;不能读作“nú”。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弩;不能写作“努”。[近义] 一触即发 千钧一发 箭在弦上[反义] 销兵洗甲[用法] 用于形容双方冲突;已陷入一触即发的局面。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谢谢你的关注

剑拔弩张 【解释】: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自】: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示例】: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