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扬猴子的成语
关于表扬猴子的成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意思是:说的是当一座山里没有老虎的时候,猴子都可以在山上耀武扬威称王了,比喻的是在没有出色人才的情况下,差一些的也可以去充当主要角色,含有很深的讽刺意味。
猴头猴脑,汉语成语,拼音是hóu tóu hóu nǎo,意思是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出自《七剑十三侠》
猴年马月 猴头猴脑 尖嘴猴腮 沐猴而冠 猕猴骑土牛 沐猴衣冠 弄鬼掉猴 杀鸡哧猴 杀鸡骇猴 杀鸡儆猴 杀鸡吓猴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土龙沐猴 轩鹤冠猴 猿猴取月 宰鸡教猴
猴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猴的四字成语有 :
1、杀鸡骇猴 [ shā jī hài hóu ]
2、猴年马月 [ hóu nián mǎ yuè ]
3、弄鬼掉猴 [ nòng guǐ diào hóu ]
4、尖嘴猴腮 [ jiān zuǐ hóu sāi ]
5、猴头猴脑 [ hóu tóu hóu nǎo ]
6、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7、猿猴取月[yuán hóu qǔ yuè]
8、轩鹤冠猴[xuān hè guàn hóu]
9、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10、土龙沐猴[tǔ lóng mù hóu]
11、宰鸡教猴[zǎi jī jiào hóu]
带“猴”字的成语有猴年马月、猴头猴脑、猴子搏矢、猿猴取月、尖嘴猴腮、弄鬼掉猴、杀鸡儆猴、土龙沐猴、轩鹤冠猴。
1.猴年马月读音:[hóu nián mǎ yuè]释义:泛指未来的岁月。
2.猴头猴脑释义: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关于猴的四字成语有:沐猴而冠,杀鸡儆猴,杀鸡骇猴、猴年马月、弄鬼掉猴、尖嘴猴腮、轩鹤冠猴、猿猴取月、猴头猴脑、土龙沐猴。
杀鸡骇猴 [ shā jī hài hóu ]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轩鹤冠猴 [xuān hè guàn hóu]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关于猴的成语
1、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2、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3、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4、尖嘴猴腮: 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5、猴年马月: 泛指未来的岁月。
6、杀鸡骇猴: 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7、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8、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9、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10、轩鹤冠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11、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2、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
13、猕猴骑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14、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15、棘刺母猴: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16、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17、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8、耍歪掉猴:同"耍歪掉邪"。
19、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20、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扩展资料:
猴子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他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
歇后语: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关于猴的寓意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成语】: 猴子救月
【拼音】: hóu zǐ jiù yuè
【解释】: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出处】:《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举例造句】: 猴子救月等于杞人忧天。
宰鸡教猴
[ zǎi jī jiào hóu ]
基本解释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详细解释
【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自】: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猴年的成语有什么
猴年成语众多,有“猴急”、“猴年马月”、“猴子掰枝头”、“猴头猴脑”等等。其中,“猴年马月”形容时间漫长,比喻等待时间很久;“猴急”则表示急躁、着急;“猴子掰枝头”则表示瞎折腾,不务正业;“猴头猴脑”则形容猴子精灵活泼。总体来说,猴年的成语多是跟猴子有关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猴年成语的使用,人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学习和传承文化。
关于猴的成语及解释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沐猴衣冠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杀鸡骇猴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哧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带"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名字:杀鸡骇猴
成语发音:shā jī hài hóu
成语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带猴字的四字成语: 尖嘴猴腮 猕猴骑土牛 沐猴而冠 猴头猴脑 杀鸡儆猴 弄鬼掉猴 土龙沐猴 轩鹤冠猴 带猴字的俗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与城市生活有关的成语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游人如织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第一部成语系的词典是
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是《尔雅》。《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其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
《尔雅》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著作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成语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并不是一个成语,而是一种常用的语言准则或者原则。它的意思是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言辞和表达方式,以符合场合的要求和礼仪。这个原则强调了在交流和表达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尊重和文化背景,避免使用不当或冒犯性的言辞。
举例来说,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或商务场合,我们应该使用正式、得体的语言,避免使用粗俗或口头禅式的表达。而在亲密的朋友间或非正式的聚会上,我们可以更加随意和轻松地表达自己,使用一些俚语或口语表达。
总之,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话对象,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交流的顺畅和有效。这也是一种尊重他人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表现。
形容根治的成语
1、药到病除 [ yào dào bìng chú ]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 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出 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妙手回春 [ miào shǒu huí chūn ]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3、手到病除 [ shǒu dào bìng chú ]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 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成语】: 绝其本根
【拼音】: jué qí běn gēn
【解释】: 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举例造句】: 取此种子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而勿使能殖也。清·梁启超《论进步》
【拼音代码】: jqbg
【近义词】: 釜底抽薪
【用法】: 作谓语;指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标本兼治】
[释义]中医学术语。指医者在医治的治疗采取治标兼治本的手段。
【妙手回春】
[释义]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濒于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将病危者痊愈。
[岀处]清•俞万春《荡寇志》。
[近义]起死回生。
[反义]庸医杀人。
[用于]褒义。
[例句]陈小小是一名妙手回春的医生。
【成语】: 禁暴正乱
【拼音】: jìn bào zhèng luàn
【解释】: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近义词】: 禁暴止乱、禁乱除暴、禁暴诛乱。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相关推荐
- 07-17 “在国外”,用一个英文单词来表达
- 07-17 出国旅游常用英语口语有
- 07-17 光谷步行街,英文名
- 07-17 英语起源于哪个民族呢
- 07-17 英文字母的起源是什么
- 07-17 鸡的种类用英文说
- 07-17 描写母鸡的可爱的英文句子
- 07-17 骑自行车用英语怎么说怎么写
- 07-17 骆驼的英语单词拼写